《苦瓜白粉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pdf
ICS65.020.20
CCSB16
GDVIA
广东省蔬菜产业协会团体标准
T/GDVIA011—2022
苦瓜白粉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comprehensivecontrolofbalsampearpowderymildew
(征求意见稿)
2022-XX-XX发布2022-XX-XX实施
广东省蔬菜产业协会 发布
T/GDVIA011—2022
苦瓜白粉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苦瓜白粉病术语和定义、发生流行规律、病害诊断、防治原则和防控技术等。
本标准适用于苦瓜白粉病的综合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23416.1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白粉病Powderymildew
病原物有性态为单丝壳白粉菌[Sphaerothecafuliginea(Schlecht.)Poll.]和二孢白粉菌
(ErysiphecichoracearumDC.),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物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粉孢霉菌
(Oidiumsp.),发病期间以无性态较常见,分生孢子梗圆柱形,不分枝,无色,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
成串产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该菌系专性寄生菌,只在活体上存活。
3.2安全间隔期Preharvestinterval
从最后一次施用农药至收获允许的间隔天数。
3.3叶发病率Diseaseincidencerateofleaf
发病叶片数占总调查数叶片数的百分比。
4发生流行规律
北方地区苦瓜白粉病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寄主或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发
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发生盛期主要在4月中上旬至7月下旬和9~11月。
1
T/GDVIA011—2022
广东地区气候温暖,病菌以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和再侵染,周年发生,无明显越冬期。广东地区春季
雨水多,秋季雨水相对减少,因此春季苦瓜比秋季苦瓜白粉病发病要严重,春季苦瓜白粉病发生的最严
重时期是5~6月,而秋季苦瓜发病最严重时期则出现在10月。病菌喜温暖潮湿,通常温暖湿润、通风
不良、光照不足、连续阴雨天、天气闷热或雨后转晴极利于病害发生;偏施氮肥、植株徒长、长势过弱
或枝叶过密发病也较严重。
5病害诊断
白粉病在苦瓜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次之,果实较少发病。
苦瓜叶片发病初期,产生白色粉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的白粉状霉斑。病斑可以连接成片,
受害部分叶片逐渐发黄,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黄褐色小粒点;发生严重时,病叶变为褐色而枯死。病害
发生严重时,病菌可以侵染布满茎蔓,症状类似叶片。
6防控技术
6.1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
治为辅"的原则,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用药,用药符合GB/T8321、NY/T1276的要求。
6.2农业防治
6.2.1抗病品种
应选择抗白粉病、高产、优质的苦瓜品种,如“桂农科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