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7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8个班,400人,涉及5个村委会,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新型农民培训的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2007年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乡位于麒麟城区以东5公里,交通方便,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农业基础设施较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多种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10个村委会,农业人口41775人,农村劳动力21728人,现有耕地24633亩,其中水田22267亩,旱地2366亩,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农业主导产业有:花卉栽培、旱地蔬菜、蚕桑、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林果休闲经济等。
75.8%,小学文化的占24.2%。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高度重视,以实用技术为主的各类培训已达1万人次。
2007年,我们把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作为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在培训中,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组织协调、按上级要求和年初计划,使全乡的培训工程顺利开展。
在培训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组织措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及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教学日程、学员管理系统。以班为单位,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课辅导15天,实践指导不少于15次。每名学员都建立了二卡二表的学员档案。即:《麒麟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员登记卡》、《麒麟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员学籍卡》、《麒麟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辅导培训登记表》、《麒麟区新型农民科技指导情况登记表》。
8个,培训学员400人,入户咨询1000人次,重点培训了400个科技示范农户,示范带动了700个农户。
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把这项工程与“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相结合,广泛组织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了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和“测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动”。
(一)上下联动,协调配合 ××乡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 以文件形式印发了《××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由农科站具体负责,经作站、畜牧兽医站协助完成。
(三)注重实效,方便农民。培训教师进村,及时将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等传送给农民,同时要讲解和传授文化知识、新观念、新风尚以及健康生活、生态环境、经营管理、民主法制等方面的知识,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共发放农民培训材料400多套1200多份,从而使学员能够在听取理论课的同时,有较系统完整的学习材料,为复习、自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巩固了教学成果。
1个村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制定培训方案,并在村里建立3-5个联系户,向农民发放技术明白纸和有关资料。
(五)加强宣传动员,形成良好氛围。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培训是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要求,千方百计壮大培训服务功能,强化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培训水平。
四、培训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农民在培训中得到实惠,主动求教、主动咨询人次越来越多,要求参加培训的人数越来越多,热情高涨。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氛围。
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配方施肥的培训力度,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思维有了转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人越来越多。
三是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培训思路,推动了主导产业水平的快速提高,扩大了新优技术的幅射面,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支柱。
四是培养了农业技术员队伍和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我们聘请了11名专业教师进村搞好技术指导,在开展培训的同时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尤其是乡村两级技术员在培训农民的同时也汲取新的知识,增强了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同时,也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成为新一代的主力军,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
2007年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参训学员的整体科技素质进一步增强,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带动周边农户扩大种养殖规模。如:庄家圩蔬菜专业的丁贵仙学员,通过培训学习,蔬菜种植面积由2.5亩扩大至5亩,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时鲜蔬菜,今年收入28000元,在丁贵仙的带动下,有25户农户参与种植甜玉米、小型甘蓝等时鲜蔬菜65亩,收到了每亩近6000元的经济效益;新圩蔬菜专业的孙艳梅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