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pdf

发布:2024-10-28约13.63万字共1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前言1

二、疾病特点与分型2

(一)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定义与分期2

(二)中医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认识与分型3

三、食养原则和建议4

(一)食物多样,限制嘌呤4

(二)蔬奶充足,限制果糖5

(三)足量饮水,限制饮酒6

(四)科学烹饪,少食生冷7

(五)吃动平衡,健康体重7

(六)辨证辨体,因人施膳8

(七)因地因时,择膳相宜9

附录1常见食物嘌呤含量11

附录2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的食物选择18

附录3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食谱示例20

一、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与痛风间歇期20

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42

附录4常见食物交换表61

附录5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方举例67

一、前言

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主要由膳食摄入和体内分解

的嘌呤化合物经肝脏代谢产生,通过肾脏和消化道排泄。正

常情况下,体内尿酸产生和排泄保持平衡状态。当嘌呤代谢

障碍时,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病

理基础。2018-2019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表明,

我国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痛风患病率为

0.86%~2.20%,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沿海高于内

陆。痛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与膳食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尤其是长期摄入高能量食品、大量酒精和(或)高果糖的饮

料。肥胖是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搭

配膳食,减少高嘌呤膳食摄入,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控制

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改善生活质量。中医食养是在

中医辨证施膳指导下的非药物调养方法,强调根据病因、证

候、体质等给予不同食养方案,达到逐步改善体质,辅助控

制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指导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日常膳食,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发展

传统食养服务,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相关要求,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以食养理念为基础,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

1

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和调养方案,提出多学科优势互补的

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食养基本原则和食谱示例。

本指南主要面向未合并肾功能不全等相关合并症的成

人高尿酸血症、痛风人群以及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

导人员),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预防与改善提供食养指导,

不可代替药物治疗。有其他合并症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

可参考本指南制定食养方案,同时应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

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食养方

案。

二、疾病特点与分型

(一)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定义与分期。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正常膳

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420μmol/L,

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痛风属于代谢性疾病,以高尿酸血

症和尿酸盐晶体的沉淀和组织沉积为特征,导致炎症和组织

损伤。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和肾脏,可引起关节

炎、肾脏损害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等。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

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患高尿酸血症还可导致动

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根据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水平和痛风的严重程度,将高尿

酸血症及痛风具体分期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无症状高

尿酸血症及无症状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急性痛风性关节

炎期(关节炎突然发作时期,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

2

痛风间歇期(两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之间的阶段)、慢

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关节持续疼痛,血尿酸水平持续波动,

可伴有痛风石出现)。

(二)中医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认识与分型。

高尿酸血症是大多数痛风人群的前期状态。中医学认为

痛风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疾病,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

所致,加之过食肥甘厚味,日久产生痰浊、湿热、瘀血,痹

阻于筋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