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智能设计与制作体验 活动:参观科技馆》说课稿-2023-2024学年南方版(湖南)(2019)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docx
《第三单元智能设计与制作体验活动:参观科技馆》说课稿-2023-2024学年南方版(湖南)(2019)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智能设计与制作体验活动:参观科技馆》说课稿-2023-2024学年南方版(湖南)(2019)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本单元以参观科技馆为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体验智能设计与制作,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与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程紧密相连,通过参观科技馆,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通过参观科技馆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对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以及在团队协作中展现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此外,学生将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信息,提高信息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整理参观科技馆的相关信息;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信息,理解并解释科技馆中展示的智能设计与制作案例。
难点:1.学生对科技馆中的复杂信息和多种技术难以理解和吸收;2.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有效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解决办法:1.教师引导学生提前预习,了解科技馆的基本情况和展览内容,为参观做好准备;2.在参观过程中,教师提供必要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技术概念;3.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4.利用课后时间,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实际操作,加深对智能设计与制作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简要介绍科技馆的历史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参观兴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参观感受和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角色扮演法:模拟科技馆中的科学家或工程师,让学生体验科技创造的过程。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科技馆的图片和视频,增强视觉冲击力。
2.网络资源:组织学生搜索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3.实物演示:邀请专业人士现场演示科技产品或实验,直观体验科技魅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科技馆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对于科技馆的印象和期待,引发学生对科技探索的兴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科学原理,为本次参观科技馆做好知识储备。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简要介绍科技馆的基本情况和参观流程,讲解参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点和设计理念。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科技馆中的实际案例,如机器人展示、虚拟现实体验等,帮助学生理解智能设计与制作的概念。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参观体验,提出疑问,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参观实践(约40分钟)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教师指定一名组长,负责协调参观过程中的任务分配。
教师指导: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展区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特点。
团队协作:鼓励学生在参观过程中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如记录重要信息、拍摄照片等。
4.总结分享(约15分钟)
小组汇报:每组学生汇报参观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5.工作坊活动(约30分钟)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学生分组进行智能设计与制作的小项目实践。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提供技术支持和问题解答,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6.课堂总结(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和技术要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作业布置(约5分钟)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技主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了解,为下一节课的讨论做好准备。
提醒学生关注课后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六、知识点梳理
1.智能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概念
-智能设计的定义:结合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等,对产品进行设计和优化,以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制作过程:从设计理念到成品,包括原型制作、测试、改进等环节。
2.科技馆参观前的准备工作
-了解科技馆的基本情况:科技馆的历史、规模、展览内容等。
-预习相关科技知识:了解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
-制定参观计划:根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