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伤寒论》用药--附子.docx

发布:2025-02-18约1.2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伤寒论》用药--附子

附子:

仲景在《伤寒论》中用附子的方剂有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等19首。其使用药物除附子外,还有桂枝、生姜、细辛、干姜、人参、白术、芍药、茯苓、黄连、黄芩、大黄、葱白、大枣、猪胆汁、甘草,共计16味,涉及的范围有解表、补益、温里、渗利、清热、泻下等药。仲景用附子诸方,都为温阳而设。

《伤寒论》使用附子特点:

生炮分用,量有大小。

《伤寒论》中用生附子的方剂有干姜附子汤、四逆汤、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人参汤和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其用量均不超过一枚,主要作用是回阳救逆。

用炮附子的方剂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真武汤、附子泻心汤、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和乌梅丸,除乌梅外,附子用量都是一枚,主要作用是温阳。

用炮附子二到三枚的方剂有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和附子汤,主要作用是解决关节、骨节的痛症。

仲景用生附子均不超过一枚,主回阳救逆;用炮附子二到三枚,主止痛;用炮附子一枚,主温阳;用少量附子,主助气化。

据证缓急,重在配伍。

仲景用附子回阳救逆必用生者,?且与干姜配伍。以干姜制附子之毒,?而不损其猛烈雄壮之性,?且与干姜相配,?生附祛外寒,?干姜暖内寒,?一走一守,?通力合作,?非它药之力所及。方如以四逆汤为首的诸如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干姜附子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等?7方,主要用于阳虚欲脱、阴盛格阳的急证、重证。症见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严重者可见汗出不止、呼吸衰弱等心肾阳衰的证候。

与酸寒相配,?助阳散寒炮用。附子炮制后其主治功效由原来的回阳救逆转为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为主,?如芍药甘草附子汤中芍药味酸微苦以滋养营阴,?甘草甘温而和中缓急,?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而养营;附子辛热温经复阳,?与甘草相伍,化辛甘而补阳,?全方共奏阴阳双补之功。

佐甘草姜蜜,?减少毒性。仲景用附子配伍甘草者有18首,?惟用附子而不伍甘草者有?13?首,?其中缺乏姜及蜜制者仅?6?首。由此可见,?仲景用附子常离不开甘草之佐使。甘草性平,?具甘缓之性,?与峻剂相合起缓和作用,?解附子之毒,?且能使附子的有效成份发挥其温里作用。

生熟各异,煎煮有别。

生附子煎药时间比制附子长。如桂枝加附子汤方用制附子?1枚,?以水7升,?煮取3升;四逆汤生附子1枚,?以水3升,?煮取1升2合。

附子量大,?煎煮时间亦长。如同样是温通经络、温散寒湿以疗风寒湿痹证的桂枝附子汤和甘草附子汤,?前者附子3枚,?以水6升,?煮取2升;后者附子2枚,?以水?6升,?煮取3升。

生附子兼配干姜、甘草,?则煎煮时间比单伍干姜者短。如干姜附子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均单用干姜,?要比兼伍姜草的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煎煮时间长,缘由甘草之缓和药性、解药毒之故。

芍药甘草附子汤则是例外,?该方用制附子?1?枚,?煎药时间较长,?可能为治阴阳两虚之证减附子燥烈之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