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汽车运用工程 第二节 汽车的制动性 2.5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本节将分析地面作用在前、后车轮上的法向反力,分析前、后车轮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通过 I 曲线、β 线、f 线、r 线分析汽车的制动过程。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 返回目录 制动过程的三种可能 1)前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后轮抱死拖滑;稳定工况,但丧失转向能力,附着条件没有充分利用。 2)后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前轮抱死拖滑;后轴可能出现侧滑,不稳定工况,附着利用率低。 3)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可以避免后轴侧滑,附着条件利用较好。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比例,将影响制动时前后轮的抱死顺序,从而影响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和附着条件利用程度。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一、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z —制动强度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当前、后轮都抱死时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思考:为什么有些轿车采用前盘后鼓的制动系统配置?制动管路为什么采用交叉布置?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理想”的条件是:前后车轮同时抱死。 ?I 曲线: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要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应满足的关系曲线。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二、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条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之和等于附着力,并且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别等于各自附着力。 消去变量 1.解析法确定 I 曲线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由理想的条件可得 1.解析法确定 I 曲线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由理想的条件可得 思考:I 曲线受哪些因素影响?对特定的汽车是唯一的吗? 0.4 0.2 0.3 0.3g 0.2g 0.4g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2.作图法确定 I 曲线 1)按照 作图,得到一组等间隔的45?平行线。 这组线称为“等制动减速度线组”。 线上任何一点都有以下特点: 0.4 0.2 0.3 2)按 作射线束 0.3 0.2 0.4 I曲线 0.3g 0.2g 0.4g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之比为固定值时,前轮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三、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 1.β线 θ ?β线: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 β线 Fμ2 Fμ1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0 ?Fμ1、Fμ2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路面附着系数称为同步附着系数。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2.同步附着系数 ?从图中看,同步附着系数是β线和 I 曲线交点处对应的附着系数。 ?该点所对应的减速度称为临界减速度。 同步附着系数的计算 满足固定比值的条件 满足同时抱死的条件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后轮没有抱死、前轮抱死时,前、后轮地面制动力FXb1、FXb2间的关系曲线。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四、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过程的分析 1. f 线组 一定时,f 线为直线 与 无关 FXb1=0 FXb2=0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前轮抱死的条件是 FXb1 FXb2 f 线组 f 线组作图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0.2 0.3 0.4 0.5 2. r 线组 ?前轮没有抱死、后轮抱死时,FXb1、FXb2间的关系曲线。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一定时,r 线为直线 与 无关 后轮抱死的条件是 FXb1 FXb2 r 线组 I曲线 r 线组作图 f 线组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0.2 0.3 0.4 0.5 0.2 0.3 0.4 0.5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当FXb20时是地面驱动力,无意义。 f 线与横坐标的交点 后轮制动管路失效,前轮抱死时的地面制动力。 后轮制动严重滞后,前轮抱死后,后轮才将开始制动。 3. f 线组和r组线的分析 2.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1)f 线组 思考:为什么随着FXb2??FXb1 ?? ?当 f 线与 r 线相交以后,前后轮都抱死,进入稳定状态。 后轮参与制动后 ? ? FZ1?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