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创新模式之冰箱发展模式.pdf
中国家电自主创新模式之冰箱开展模式
前言
2005年9月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海尔冰箱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001号“中国世
界名牌产品〞的奖牌,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的最高荣耀。
从濒临倒闭的小厂成长为年生产能力达千万台规模的国际最大冰箱制造基地之一;
从名不见经传的家电小字辈到今天的世界品牌,海尔冰箱仅仅用20多年时间就走过了国
际大品牌百年的道路,其开展历程被海内外同行称之为奇迹。
在世界范围内竞争剧烈的电器制造业,在一个增长性已经不再高的行业,海尔冰箱
不但保持了高速增长,而且已经踏入了世界级品牌行列。
在海尔冰箱成长的旅程中,最关键的莫过于“创新〞。时代在变、市场在变,但是
海尔冰箱却用创新的技术、创新的产品、创新的理念铸就了一个成功的世界名牌。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门已经开启,但中外企业强弱比照并没有实质性变化。中国企
业所缺少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核心技术和国际化品牌。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家电企
业,海尔冰箱在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同时,不断提升品牌内涵的国际化道路,圆了中
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梦想。
质量:开启了一个伟大品牌的塑造
质量如果拆开来读,那就是先“质〞后“量〞,“质〞是“量〞的前提和根底,而“量〞
是“质〞的迭加和累积。从这个角度来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质才能保量,没有质
量就等于无效劳动。因此,质量是中国企业创造世界名牌的最根本条件。高质量产品的
内在核心是高质量、高素质的人。这对有志于创世界名牌的企业来说,培养具有高质量
意识的人才是第一位的。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家电市场进入了爆炸式的高速增长时期,
用户急剧放大的需求让众多冰箱企业忙于扩产而无视了产品质量的管理。当别的企业沉
浸在“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窃喜中时,海尔却以质量为突破口,开启了一个伟大品牌的
塑造。
要做世界一流的产品就必须保证产品质量,这是成就海尔冰箱的首要价值观。著名
的“砸冰箱〞事件就是为了坚决执行这个价值观。为了树立严格的质量意识,当时的海
尔冰箱厂厂长张瑞敏亲自带头把有缺陷的76台电冰箱砸碎,使海尔员工对“有缺陷的产
品就是废品〞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与记忆,对“品牌〞与“饭碗〞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切
身的感受。
狠抓质量、引进国外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线、学习先进的管理与技术,海尔冰箱产生
了质的飞越,一跃成为国内冰箱行业的领头雁。1988年,海尔获得了中国冰箱史上第一
块质量金牌,海尔冰箱也在人们心中逐渐扎下了名牌之根。
随着用户消费需求的提升,海尔的质量意识、质量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同时,海尔
用创新的管理保证了这些措施的良好实施。现在,海尔冰箱执行的产品标准已到达国际
先进水平,其中参照执行的国外标准就达209项之多;内部各项管理体系也到达了国际
先进水平,从而成为“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冰箱对海尔来说是“长子〞,浓缩了海尔21年来的开展历程。在海尔的名牌开展战
略阶段,海尔冰箱夺得中国冰箱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创出中国冰箱名牌;在海尔的多
元化开展战略阶段,海尔从冰箱产品扩张到其它家电领域,创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在
国际化战略阶段,海尔把品牌从国内向国际延伸,通过美国海尔、欧洲海尔、中东海尔
等外乡化的海尔名牌,创出国际知名的家电品牌。目前,海尔正迎来第四个开展阶段—
—创全球化的品牌,而冰箱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国际化:必须在全球各地跳当地舞
品牌是企业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用户关系的总和。这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为
企业商品的后续交易提供支持,因此,品牌的国际化实际上是企业社会关系的国际化。
对企业来说,社会关系要国际化,也就意味着品牌要在全球范围内与不同区域市场的消
费者发生互动关系,也就是说,企业的用户资源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创立,而不仅仅局限
于国内。
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的海尔冰箱,很快将视野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从最初
的引进技术到现在先进的宇航变频技术输出国门,海尔冰箱已经从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家
电小字辈成为今日举足轻重的世界品牌。
与其它冰箱企业OEM等国际化道路不同,海尔的国际化目标是实现设计、制造、销
售“三位一体〞的外乡化。在国外接连拔地而起的海外工厂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1999
年4月30日,海尔在美国的南卡罗来纳州建立了冰箱生产基地;2000年3月,海尔在美
国的工业园竣工投产,第一台美国造冰箱下线;2001年6月,海尔收购一家意大利电冰
箱厂,首次实现白色家电跨国并购;2002年3月,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