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辽宁物理联考试题及答案.docx

发布:2025-03-10约2.5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辽宁物理联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物理量属于矢量?

A.时间

B.质量

C.速度

D.温度

2.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物体的动能会随时间增加

B.物体的速度会随时间减小

C.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D.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增加

3.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F1=5N,F2=10N,方向相反,则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是:

A.0N

B.5N

C.10N

D.15N

4.在一个完全失重的环境中,下列哪个物理现象不会发生?

A.水平抛出的物体做曲线运动

B.自由下落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水平方向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物体的重力势能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5.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着光滑的斜面下滑,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增加

B.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减小

C.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减小

D.物体的动能随时间减小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10分)

6.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_______。

7.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的关系是:路程等于速度乘以_______。

8.在力的合成中,如果两个力方向相同,则合力等于两个力的_______。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

9.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着斜面下滑,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求物体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10.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F1=10N,F2=15N,两个力的方向互相垂直。求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11.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恒力F的作用,物体在2秒内通过的路程为20米。求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四、实验题(每题10分,共20分)

12.实验一: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描述实验步骤,并简述实验原理。

(2)实验中使用的器材有哪些?如何使用这些器材?

(3)如何测量两个力的合力?

13.实验二:探究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描述实验步骤,并简述实验原理。

(2)实验中使用的器材有哪些?如何使用这些器材?

(3)如何测量物体下落的高度和时间?

五、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4.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是向右的,大小为20N,另一个力是向上的,大小为30N。求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15.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初速度为0,经过5秒后物体的速度是多少?

六、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沿着一条直线加速行驶,加速度为3m/s2,经过10秒后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17.一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下落的高度为50米,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试卷答案如下:

一、选择题

1.C

解析思路: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速度具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2.C

解析思路:匀速直线运动意味着速度恒定,因此速度不变,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3.B

解析思路:合力是两个力的矢量和,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合力大小等于较大力减去较小力。

4.D

解析思路:在完全失重环境中,物体不受重力作用,但水平方向的力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A

解析思路:物体从静止开始下滑,在斜面方向上受到重力的分力,该分力使物体加速下滑。

二、填空题

6.大

解析思路: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越大,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越强。

7.时间

解析思路: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恒定的,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8.矢量和

解析思路: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的合力等于它们的矢量和。

三、计算题

9.摩擦力大小为2N

解析思路:摩擦力F_f=μN,其中N是物体在斜面上的法向力,μ是动摩擦因数。N=mgcosθ,其中m是物体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θ是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代入数值计算得到摩擦力大小。

10.合力大小为25N,方向与F1成60°角

解析思路:使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将F1和F2作为邻边画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即为合力。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矢量和,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

11.速度为4m/s,加速度为2m/s2

解析思路:使用v=at公式,其中v是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代入数值计算得到速度。由于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

四、实验题

12.

(1)实验步骤:1)将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固定在物体两侧;2)使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作用在物体上;3)调整两个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使物体达到平衡状态;4)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