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济法概论》第一章-第2节--经济法基础理论知识.pptx

发布:2024-09-21约1.5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第二节经济法基础理论知识(重点)

一、经济法的概念与地位(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定义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P20(重点掌握)经济法就其狭义而言,只调整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包括:第一,经济管理关系(即纵向关系)第二,经营协调关系(即横向关系)第三,组织内部经济关系第四,涉外经济关系第二节经济法基础理论知识经济法,是指有关确立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的经济法律地位,以及调整它们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和经营协调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系(总称)。

二、经济法律关系(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P23(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重点掌握)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首要要素P23★经济法律关系,就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在参加经济管理过程和经营协调活动中发生的,经过经济法律、法规确认和调整后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依法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包括——(1)国家机关(2)社会组织(3)内部组织(4)一定条件下的公民个人(5)国家

2.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经济权利,是经济法律所确认的一种资格或许可。原生权利取得权利经济义务,是经济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必须履行的责任。法定义务约定义务其含义:在经济法律规定内,(1)独立自主地决定为或不为;(2)要求经济主体的特定方为或不为;(3)当对方不依法履约时,经济权利方可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强制对方履行。其含义:在经济法律规定内,(1)承担经济义务主体为或不为,以实现经济权利主体的利益和要求;(2)经济义务主体应自觉履行上述要求。

二、经济法律关系3.经济法律关系客体P254.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P27(重点掌握)★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通过经济法律关系所追求的、体现一定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目标的财物或行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1)有形财物(2)经济行为(3)无形财富(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以组织为主的。公民个人一定条件下才有可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2)经济法律关系是由国家意志与企业等社会组织的意志直接协调结合而成的法律关系。(3)经济法律关系是组织管理要素和财产要素相统一的法律关系。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某市一公司与其下属一基层单位于1993年10月签订经济承包合同。合同中规定:承包自1994年1月1日开始,有效期为3年,该基层单位每年应向公司上缴税后利润30万元并扣除剩余部分的30%作为生产发展基金;在承包期内,该基层单位奖金不封顶,工资不保底,不完成利润上缴任务不保工资。但在合同履行的第二年:该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又下发文件,要求经济承包按其新规定的“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的精神行事,该公司据此要求此基层单位不得按原承包合同的规定向其工作人员发放奖金。对此,该基层单位表示不能同意并要求公司方面按照合同的规定办。双方协商不成,遂起诉至法院。承包期间:该基层单位在合同履行期,上下一条心,积极组织生产和销售,全年销售额达700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并按合同的各项规定履行了自己的义务。请问:此案中公司与其下属基层单位是什么关系?该公司的要求对吗?

第一步:先回答问题案例分析题的步骤第二步:阐明依据第三步:联系案例分析双方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该公司的要求不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属于合同中的违约行为。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本案中某公司与其下属基层单位所签承包合同为有效经济合同。该合同主体合格,内容合法。该基层单位要求合同当事人双方按照合同的各项规定履行合同是合理合法的,应予以支持。

THANKS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