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调查报告影响量刑机制实证研究--以未成年刑事案件为视角.pdf

发布:2025-01-03约4.67万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容摘要

2012年我国《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单独增设“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一章,

首次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引入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之后最高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

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决定》,提出要求建立健全逮捕必要性制度和社会调查报告

制度,并以此作为是否逮捕和起诉以及帮教的参考和依据。然而社会调查报告在实际运

用的过程中,往往趋于形式主义,其对量刑的用并未得到合理的发挥。而未成年被告人

社会调查报告诞生的初衷就在于合理对量刑活动产生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应当重视未成

年被告人社会调查报告的量刑功能属性,通过明确其法律证据属性、丰富完善文本的内

容逻辑、设立统一权威的执法机构和队伍、建立健全监督和协调机制来确保社会调查报

告能够对庭审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为了便于讲述该问题,本文以Z省P市某基层检察院

为视角,以该地区2014-2021未成年人盗窃案件中社会调查报告的运行情况为基础,以

小观大,揭露未成年被告人社会调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所在,并在随后从理论学

说角度和现实角度,对如何实现未成年被告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功能路径提出合理化的建

议。

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共约二万余字。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和意义。该部分简要介绍了未成年社会调查制度的渊源以及在

我国的制度建设、地方实践、立法情况以及目前学界对于未成年人报告的相关研究和不

足。

第二部分,论述了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在Z省P市的运行情况。Z省P市的

2014-2021年期间的运行主要有三大特点。首先是制作主体从原先的多元向统一转变。

制作内容经历了从只言片语的简单描述到固定问题的统一格式过程。最后是制作流程相

对标准和规范化。在2014年至2021年该地区未成年人盗窃案量刑强度与社会调查报告

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关联性分析。研究发现,该地区社会调查报告对管

制、拘役、有期徒刑、罚金这四种刑种的刑罚强度并未有明显的影响,即社会调查报告

在实际的量刑过程中并未受到重视。

第三部分,在上文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该地社会调查报告为何在量刑中失灵的原

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调查制度的约束和指引功能欠缺。二是缺乏统一权威的专职

1

机构,人员素质匹配性较差。三是缺乏监督环节,上下游渠道阻塞

第四部分,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一是明确法律属性、并推动庭审

质证。二是通过评测表量化评估,改善文本内在逻辑。三是设置专业机构,建立职业队

伍。四是建立报告监督机制,加强上下游衔接。

关键词: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量刑

2

Abstract

In2012,mycountrysCriminalProcedureLawwasrevised,andachapterofCriminal

ProceduresforMinorswasaddedseparately,andthesocialinvestigationsystemforminors

wasintroducedintothecriminalproceduresforthefirsttime.Afterwards,theSupreme

PeoplesProcuratorateissuedtheDecisiononFurtherStrengtheningtheCriminal

ProsecutionWorkofMinors,whichrequiredtheestablishmentandimprovementofthe

arrestnecessitysystemandthesocialinvestigationreportsystem,whichshouldbeusedasa

referenceandbasisforwhethertoarrest,prosecute,andassistandeduc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