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交接班遗漏次数.余志平.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交接班遗漏次数.
余志平 刘巧云 肖凤兰
摘要:目的 评价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交接班遗漏次数的效果。 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交接班遗漏次数”为主题,对科室内护士交接班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交接班遗漏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 经品管圈活动的良性干预,交接班遗漏次数由277次降低到5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交接班遗漏次数中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交接班的安全性及护理工作质量,增强了护士的协助能力和责任心,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交接班 遗漏次数 品管圈 护理安全
品管圈(QCC),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为了解决工作场所中的关键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织起来,运用各种科学的工具和方法,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和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1〕近年来,随着品管圈概念在各个行业的成功推广和应用,也逐渐被应用到医院管理当中〔2-3〕。交接班是护士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基础。其交班内容复杂繁多,护士因为各种原因容易遗漏交接班内容,这不仅影响了护理质量,容易造成护理差错事故,也降低了病人满意度。我科于2013年10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对于降低交接班遗漏次数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有护理人员22人,均为女性,年龄为20--50岁,副高职称1人,主管职称5人,护师职称5人,护士11人,其中护士长1人。交接班分为书面交班、床边交班和口头交班,口头交接班为书面交班及床边交班的强化描述。书面交班内容为交班报告、各类登记本、外出记录;床边交接班为腕带、床头卡、警示牌、输液通道、皮肤、引流管、卧位、饮食、治疗、标本、病房环境(水电)、特殊病人等;其他交班如治疗室环境。选择2013年7-9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护士交接班遗漏次数作为对照组,交接班总项目次数为2700次。2014年4-6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交接班遗漏次数作为观察组,交接班总项目次数为2300次。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成立QCC小组,小组由12名护士组成,由全员民主选出1位年资较长且善长电脑的护士担任圈长,辅导员由护士长担任。第1次圈会在头脑风暴法后经讨论确定“肝胆馨腹圈”为圈名,并设计圈徽。
1.2.2 确定主题 通过头脑风暴法,大家根据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每名圈员提出一个主题。根据选题的上级政策、重要性、紧迫性和圈能力,经过大家讨论,最后选定将“降低交接班遗漏次数”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2.3 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 护士长每天对护士交接班情况进行检查,责任组长协助统计。通过调查,对照组护士交接班遗漏次数有277次见表1。圈员运用鱼骨图从人、物、环境和流程四方面分析影响护士交接班遗漏次数存在的原因。见图1
表1 对照组交接班遗漏的情况(n=277)
项目
缺缺失数
缺失率
累计百分比
各类登记本
103次
37.18%
37.18%
床边交接班
59次
21.30%
58.48%
标本漏交
57次
20.58%
79.06%
责任病人照护单
29次
10.47%
89.53%
时间性治疗
21次
7.58%
97.11%
治疗室环境
8次
2.89%
100%
注:各类登记本漏签为护士制度不熟,未清点物品,粗心,登记本存放不集中。床边交接班遗漏是护士交接班流程不够完熟,交接班重点不突出,责任不明确,交接病人从一而终,导致皮肤、输液、管道和治疗物品未交接等。标本漏交,是病人留放大小便标本时未与护士沟通,护士未及时打电话通知收取标本。责任病人照护单遗漏是护士责任心不强,转抄后未经第二人查对。时间性治疗遗漏或延迟是时间性治疗排列时间不同步,病人自动外出导致。
图1 影响护士交接班遗漏的鱼骨图
1.2.4 目标设定 根据目标值设定公式: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以圈员能力为65%,计算出影响交接班遗漏的目标值=277-(277×97.11%×65%)=102次
1.2.5 实施对策 针对影响交接班遗漏次数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1)增加白板交班:①固定填写内容,模板简洁明了,内容重点突出,内容为:。②固定填写班次,白班由主班填写相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