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给排水技术_03环境工程取水工程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环境工程取水工程 3.1 取水工程概论 3.2 地下取水构筑物 3.3 地表取水构筑物 §3.1 取水工程概论 3.1.1 取水工程的任务 通过对各种水体的形成、存在形式及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调查分析,确认其是否能作为给水水源。 3.1.2 给水的水源 (1)地下水源 地下水源包括潜水(无压地下水)、自流水(承压地下水)和泉水 (2)地表水源 地表水源包括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水 3.1.3 给水水源选择的原则 (1)所选水源应当在水体功能区划所规定的取水地段,水 质良好,水量充沛可靠,具有施工条件,便于防护 (2)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应优先作为饮用水水源 (3)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建 立多水源给水系统 (4)水源的合理利用 3.1.4 给水水源的保护 (1)保护给水水源的一般措施 ① 制定本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② 加强水源管理 ; ③进行流域面积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 (2)防止水源水质污染的措施 ①合理规划城市居住区和工业区,减轻对水源的污染; ②进行水体污染调查研究,建立水体污染监测网。 3.1.5 给水水源卫生防护 (1)地表水源卫生防护 ① 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 ② 河流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的仓库、堆栈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有持久性毒性或剧毒的农药,并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③ 水厂生产区范围应明确划定并设立明显标志,在生产区外围不小于10m的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和绿化。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的外围不小于10m的区域内,其卫生要求与水厂生产区相同 。 (2)地下水源卫生防护 ① 取水构筑物的防护范围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取水构筑物形式和附近地区的卫生状况进行确定,其防护措施应按地面水水厂生产区要求执行 ; ② 在单井或井群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有持久性毒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并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若取水层在水井影响半径内不露出地面或取水层与地面水没有互相补充关系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较小的防护范围; ③在地下水水厂生产区范围内,应按地面水水厂生产区要求执行。 辐射井的施工 水射顶进法 该法系利用于斤顶将辐射管从集水井向外顶入含水层,在顶进的同时,利用喷射水枪,以高速射流(15—30m/s)冲射含水层,砂粒因此随水流沿辐射管排入井内,含水层松动,辐射管得以顶进。此法在水流冲射下,对含水层扰动很大,难以在辐射管周围形成透水性能好的反滤层,从而影响辐射管之出水量。 辐射井的施工 兰尼顶进法 该法能顶进较长的辐射管(40一80m)和形成透水性良好的反滤层,是辐射井成为高效能的取水构筑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辐射井的施工 套管顶进施工法 在辐射管周围进行人工填砾。该法是在兰尼施工法基础上改进的,即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将套管顶入含水层。然后在套管内安装辐射管,并利用送料小管用压力水将砾石冲填在套管与辐射管间环状空间,形成人工填砾层。最后拔出套管,形成人工填砾的辐射管。此法由于不用辐射管作直接顶进,可用强度较低的金属管和非金属管。在有侵蚀性的地下水中,宜用此法铺设抗蚀能力较强的非金属管。 活塞洗井 是用安装在钻杆上活塞在井壁管内上下拉动,借助真空抽吸作用和压缩作用,在过滤器周围形成反复冲洗的水流,以破坏泥浆壁,清除含水层中残留的泥浆颗粒。 优点:洗井强度大,洗井彻底,洗井效果良好,对本身颗粒细、台泥质较多的含水层,能较彻底地清除含水层中的泥质,明显增大山水量; 缺点:由于机械强度大,易破坏井管。 (9)抽水试验 目的:测定管井的出水量,了解出水量与水位降落的关系,为选择、安装抽水设备提供依据;取样进行分析,评价管井水质。 方法步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