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说课稿)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3).docx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说课稿)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3)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是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3模块的一课。本节课通过探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贸易特点及文化交流,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途径与方式,认识贸易与文化交流对古代世界的影响。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多方面内容,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历史理解等核心素养。通过分析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衰,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全球视野。同时,通过研究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具体案例,学生能够提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高二历史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对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详细历史、贸易特点以及文化交流的具体案例,学生可能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补充和深化。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生普遍对历史事件充满好奇心,对古代文明和贸易活动有着一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强,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和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视觉和听觉资料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喜欢通过文字材料和案例分析来深入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古代地理环境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想象古代商路的实际状况;二是对于古代贸易的复杂性以及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认识不足;三是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不足,难以准确解读史料。针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3模块教材,以便跟随课程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古代丝绸之路相关的图片、地图、贸易路线图以及文化交流的案例视频,以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3.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教学内容,包括PPT、历史地图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和历史背景。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便利的书写工具和资料夹,以支持小组合作学习和资料整理。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丝绸之路吗?它连接了哪些文明?它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展示一些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驼队穿越沙漠、古代市集的场景等,让学生初步感受丝绸之路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指出它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促进文化交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古代丝绸之路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定义,强调它是一条连接东亚、中亚、西亚和欧洲的陆上贸易路线。
详细介绍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包括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主要经过的地区、贸易商品等,使用地图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古代丝绸之路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古代丝绸之路案例进行分析,如汉代的“丝绸之路”和唐代的“丝绸之路”。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例如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唐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则展示了唐代对外开放的姿态。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丝绸之路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融合。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丝绸之路在当代的意义和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古代丝绸之路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特点”、“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影响”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古代丝绸之路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