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流体力学泵与风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工程水文学
总学时(学分): 40 学时,其中讲授 30 学时,实验 6 学时,自修4 学时
面向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和农业水利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1、性质、任务
《工程水文学》是水利水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课程,本课程主要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认识水文想象的一般规律,正确理解和初步掌握水文及水利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为继续学习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也为毕业从事水文分析计算、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管理、科学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2、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本门课程所涉及的前续课程有:概率论、水力学等,与后续课程相衔接的课程有:水文水利计算及水工建筑物等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掌握水位及流量观测的原理与方法
2、掌握适线法及相关分析方法
3、掌握各种资料情况下设计年径流的分析计算
4、掌握设计洪峰及设计洪量的计算,以及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5、掌握运用降雨径流关系图及蓄满产流方法计算径流量。
6、掌握在具有较充分暴雨资料情况下推求设计暴雨以及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
洪水的方法。
7、掌握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的步骤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工程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了解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本章计划2学时。
、课程内容
1-1 水文计算的研究内容
了解水文学、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
1-2 水文计算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任务
了解水文计算在水利工程建设与运用不同阶段的任务。
1-3 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了解水文现象的3个特点。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重点:水文计算的任务。
第二章 水循环和径流形成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水文循环及水量平衡方程,掌握河流降水、蒸发、下渗及径流等过程的特点。本章计划3学时。
、课程内容
2-1 水循环及水量平衡
了解水文循环、水量平衡方程。
2-2 河流和流域
了解河流和流域的有关概念和特征参数的含义。
2-3 降水
了解降水的成因和分类,降水观测的仪器、观测方法以及如何描述降雨特征,掌握流域平均降雨量的计算方法。
2-4 蒸发
了解蒸发的物理机制,理解水面蒸发量的确定方法,掌握流域总蒸发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5 下渗
了解下渗的物理过程,下渗量的测定方法,掌握霍顿公式。
2-6 径流的形成过程
理解径流的表示方法和影响径流的因素,重点掌握径流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重点: 降雨、蒸发、下渗机理,径流的形成过程
难点:径流的形成过程
、思考与练习
练习: 2-2、2-3
第三章 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水位及流量观测的原理与方法。本章计划学时4学时。
、课程内容
3-1 水文测站
一般了解水文测站的任务、水文测站的分类,水文站网的布设,重点了解水文测站的布设。
3-2 水位观测
了解水位观测设备,水位观测方法,以及观测成果整理。
3-3 流量测验
了解测流仪器,掌握流量测验的原理和方法。
3-4 流量资料整编
了解流量资料整编工作的任务,整编成果,掌握建立流量水位关系的原理和方法。 3-5 泥沙测验及计算
了解泥沙测验的内容及断面输沙量的计算。
3-6水文资料收集
了解水文资料收集的途径。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重点:流量测验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流量测验的原理和方法、水位流量关系的建立。
、思考与练习
练习: 3-1
第四章 水文统计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适线法及相关分析方法,了解水文计算误差产生原因及分布特点。本章计划学时6学时。
、课程内容
4-1 概述
了解水文现象的必然性和随机性,针对随机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4-2 概率的基本概念
掌握频率和概率的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
4-3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极其统计参数
掌握离散型、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概率分布的概念及其关系,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了解水文频率计算为什么用频率格纸。 4-4 水文频率分布曲线
掌握经验频率曲线、理论频率曲线的概念及其绘制、频率与重现期的概念及其关系。 4-5 皮尔逊Ⅲ型分布参数估计方法
掌握矩法、三点法皮尔逊Ⅲ型分布参数估计方法、了解权函数法皮尔逊Ⅲ型分布参数估计方法。
4-6 现行水文频率计算方法-配线法
掌握-配线法的步骤及统计参数对频率曲线形状的影响。
4-7 相关分析
掌握直线相关法的步骤,了解曲线相关法。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重点:矩法皮尔逊Ⅲ型分布参数估计方法、配线法的步骤及统计参数对频率曲线形状的影响。
难点: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理论频率曲线、统计参数对频率曲线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练习 4-1、4-2
第五章 设计年径流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