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家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表
编号 调查人 调查日期 分布地点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市、区) 乡(镇) 村(社区) 四至经纬度和海拔 东 南 西 北 东经 东经 东经 东经 北纬 北纬 北纬 北纬 海拔 海拔 海拔 海拔 最高海拔 最低海拔 土地性质 国有 集体 农民承包 地 形 山区 丘陵 平原 河流 湿地 生态环境 经济林 生态林 开发区 矿区 农田 村落 物种名 拉丁名 分布面积 主要伴生植物 种群密度 目标物种丰富度 威胁因素 危害状况 保护工作
现状 管理体制 责任主体 组织机构 固定人员 其中:科研人员数 合同聘用人员数 运行经费 是否有维持保护点正常运转经费的计划 是( )
否( ) 运行经费来源(1.省级/地市级/县级财政资金2.其他经费) 备注
填表说明
1.编号:按照“省级行政区划代码(2位)+顺序号(3位)”编制。如湖北省第一个调查点编号:42001。
2.四至经纬度和海拔:填写该调查点四至的GPS坐标和海拔,直接将GPS上的定位结果抄录到本表格项中。
3.土地性质:分为“国有”、“集体”和“农民承包”3种类型,在对应项前打“√”。
4.地形:以调查点的主体地貌作为地形,分为“山区”、“丘陵”、“平原”、“河流”和“湿地”5种类型,在对应项前打“√”。
5.生态环境:为方便记录,将调查点生态环境简化为“经济林”、“生态林”、“开发区”、“矿区”、“农田”和“村落”6种类型,在对应项前打“√”。
6.目标物种学名:记录该调查点目标物种的学名,不能以俗名或别名代替。
7.分布面积:调查点的分布面积,通过手持GPS沿目标物种主要分布范围边界环走一圈获得,保留两位小数。对目标物种分布面积超过10000亩的调查点或无法完成环走的调查点可酌情处理。
8.主要伴生物种:容易对目标物种构成威胁的伴生植物,填写3-5种。
9.种群密度:根据设置样地调查结果进行计算,一般为xxx株(苗)/平方米。
10.目标物种丰富度:计算公式为“单位面积目标物种数量/(单位面积目标物种数量+单位面积伴生植物数量)x100%”。
11.威胁因素:指对目标物种构成危害的所有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12.危害状况:描述每种危害因素对目标物种的危害情况。
13.保护工作现状:描述是否有简易围栏保护,或其他保护设施。
14.运行经费:其他运行经费须注明经费来源。
15.备注: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