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硫普罗宁针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doc

发布:2017-03-20约2.7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硫普罗宁针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硫普罗宁针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2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硫普罗宁针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ALT、AST、TBIL指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数据均具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1.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3%,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治疗结束14例HBeAg转阴,转阴率为22.58%,对照组转阴1例,转阴率为1.61%,观察组血清肝炎病毒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联合硫普罗宁针剂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提高疗效优良率,且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硫普罗宁;慢性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指标;安全性   目前,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大约为9000万,占中国总人口的7%左右,该病的临床治疗是我国感染性疾病临床的热点和难点。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强、流行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患者会出现恶心、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肝功能减退等临床症状,当患者病程超过1年,患者经治疗病情进入慢性活动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病情极容易进一步恶化,发展成为坏死性肝硬化。现对硫普罗宁针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相关研究情况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24例,采取就诊序列号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男40例,女22例,年龄在20~56岁,平均(35.0±2.0)岁;观察组男42例,女20例,年龄在19~55岁,平均(34.9±2.2)岁。两组患者在入组数量、平均年龄等基础资料信息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给予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B6、维生素C、肌苷注射液等常规保肝护肝药物。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硫普罗宁针剂治疗。给予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准文号为注射用硫普罗宁,静脉滴注治疗,每次0.2g,溶入250mL的5%葡萄糖溶液或者生理盐水中,每日1次,连续用药治疗4周。   1.3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情况、临床疗效、血清肝炎病毒转移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肝功能观察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如下,疗效优:治疗周期结束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者得到明显改善,各项肝功能观察指标均恢复正常;疗效良:治疗周期结束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各项肝功能观察指标有显著性改善;疗效差:治疗周期结束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肝功能观察指标没有达到以上标准,或者恶化。疗效优良率=(疗效优+疗效良)/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版本对本组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取t检验、x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肝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ALT、AST、TBIL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数据均具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1.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3%,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血清肝炎病毒转阴率   观察组治疗结束14例HBeAg转阴,转阴率22.58%,对照组转阴1例,转阴率1.61%,观察组血清肝炎病毒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8171,P0.05)。   2.4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3讨论   由于慢性病毒性肝炎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所以在众多治疗药物中选择有效、经济的治疗用药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硫普罗宁针剂为一种新型含游巯基甘氨酸衍生物药物制剂,临床主要用来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炎以及肝功能异常性疾病。临床实验证明其具有以下药理作用:(1)修复肝损伤,可通过活化奥古蛋白进而提高患者肝脏的对抗损伤能力;(2)促进肝细胞再生,通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