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pdf

发布:2025-01-04约4.8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重点难点: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要求:通过书本、网络等资源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长

征的起止时间、路线、经过了哪些省,行程多少里、主要经历等,

搜集有关长征的小故事)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一周年,长征是震惊世界

的伟大壮举,有着讲述不完的故事,让我们走进长征,一起回望

那漫漫长征路吧。

谁能说一说你知道的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由学生讲述自

己所了解的有关长征的小故事(如《飞夺泸淀桥》《倔强的小红军》

《金色的鱼钩》等)。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长征是非常艰苦的……讲解长征的起止时间、路线、行程、

主要经历等(出示红军长征的线路图);

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

的英雄事迹;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

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又是如何浓缩到一篇只有56字

的诗歌中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赏析这首诗——《七律长

征》,诗人就是三军的统帅、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教师简要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

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

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二、整体感知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扫清字词障碍;指名朗读诗歌,师生共同评析朗读节奏:

①强调律诗联内部、联与联间停顿的区别,②注意韵脚的韵律感,

略点七律: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

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

2、再读思考: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洋溢着一种怎样的感

情?该如何读?

讨论本诗的内容、感情(全诗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

程,洋溢着自豪、喜悦的感情),指导学生从重音、语调等方面读

出感情。

朗读提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播放朗读录音(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长征》)

4、学生齐读课文。

三、理清思路,品味画面

(一)、理清思路与结构,思考几个问题:

1、这首诗的诗眼在哪里?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不怕”——革命英雄主义;“更喜”——革命乐观主义。)

2、“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究竟“难”在何处?作者在这

首诗中描绘了几幅“征难图”?

(腾越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