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原子内部结构的发现.ppt

发布:2017-06-24约1.26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可勒尔从铀盐的实验中发现了天然放射性,指出铀是一种能放出射线的元素。他还预言了“沥青铀矿中除铀以外,一定还存在着未被发现的射线的元素。“这一重大发现实际上成为核科技发展史的起点 亨利·贝可勒尔 核科技的起点 贝可勒尔的发现,引起了一位在巴黎大学求学的波兰年轻女子的浓厚兴趣。此人便是后来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结婚的玛丽·居里。居里夫妇用他们制作的“金箔验电器”作探测器,在对贝可勒尔射线探索的基础上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辉煌成就:1898年,他们先后发现了两个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后来,居里夫人以惊人的毅力,用加热和搅拌等简单方法,整整奋斗了四年,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石和铀盐矿渣中成功地制取了仅0.1克氯化镭。接着,她又用电解法获得金属镭,并精确地测定了它的相对原子量。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既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又具有巨大实用价值。   玛丽·居里和丈夫皮埃尔·居里 镭和钋的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于是898年 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结 构的“正电子云模型”。      1911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完 成了他那有名的“α粒子大角度散射实验” ,并把结果公布于世:他证实了原子中除 电子外,还存在着“原子核”,建立了原子 的“有核模型”。1919年,卢瑟福在用α粒 子即拟原子核轰击氮原子核时,实现了首 次人工核反应,并打出了“带正电的粒子” --氢原子核。这就是发现“质子”的实验。 欧内斯特·卢瑟福 汤姆逊 原子结构的探索 20世纪30年代初,在德国物理学家玻特和贝克尔所进行的用α粒子 轰击铍核的有名实验中,德、法、英、中四国核物理学家都为寻找 卢瑟福预言的原子里的“中性粒子”进行了努力。1932年,英国物理 学家查德威克捷足先登发现了中子。中子的发现无疑是继电子、质 子、原子核发现后,核物理学家描绘原子内部结构图像最精彩的一 笔! 詹姆斯·查德威克 中子的发现 1913年,丹麦理论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论,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的量子化轨迹说,确定了原子的量子状态由其几个轨道上电子的能级所表征。后来,又经过德国布罗意、薛定谔和泡利等物理学家的努力,终于正确地描述了原子内部结构,提出了仍为当今科学界公认的“小太阳系原子模型”。 ? 尼尔斯·玻尔 原子内部结构的发现 1905年是核科技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当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他的陋室写出了一篇题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正是在这篇区区9000字的论文中,他揭示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E为能量,m为质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它表明物质的质量与能量是可以互换的。这为后来解释核裂变、热核聚变、正反粒子湮没等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1916年,爱因斯坦又创建了广义相对论。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建立起来的一个宏大而深奥的理论体系,是20世纪人类最光辉的精神产品之一,无论在科学上或哲学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质能关系的发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