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层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防水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设计依据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2、《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
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2003)
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
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50476-2008)
6、《龙洞堡机场站及两端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防水设计标准
明挖区间隧道防水等级为二级,顶部不允许渗水,结构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m防水面积上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对于机电设备集中的区段(如隧道风机房等)防水等级按一级设计,结构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三、设计原则及一般规定
1、设计原则
贵阳市轨道交通2号线龙洞堡机场站及两端区间地下结构的明挖区间工点防水设计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相济,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强调结构自防水首先应保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自防水能力。为此应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证防水混凝土达到规范规定的密实性、抗渗性、抗裂性、防腐性和耐久性。加强变形缝、施工缝、预埋件、预留孔洞、各型接头、各种结构断面接口等细部结构的防水措施。
针对贵阳地区的气候,附加防水层应吸取国内外类似工程结构防水的经验,以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防水目的。
2、一般规定
1)防水设计应技术先进、方案可靠、施工简便、经济合理、使用安全,确保质量要求。
2)防水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筑结构与防水必须密切配合,当建筑结构与防水发生矛盾时,在保证建筑结构适用安全的前提下,建筑结构应服从防水。
3)明挖区间的主体结构顶底板及侧墙必须采用防水混凝土结构,并根据防水等级要求采用不同的附加防水层。
4)明挖区间结构的防水混凝土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结构厚度不小于250mm;变形缝处砼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2)裂缝宽度迎水面不得大于0.2mm,背水面不得大于0.3mm,并不得贯通。
(3)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5)变形缝、施工缝、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头、各种结构的接口等部位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必须加强防水措施。
6)明挖区间工点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必须保证无水作业,须采用降排水措施,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基坑水位均在垫层下500mm。
7)防水混凝土外加剂(或添加剂)必须掺量准确,在拌制过程中须有所选定的外加剂厂的技术人员旁站指导。
8)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并按规定取样试验,其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高一级(0.2MPa)。
9)防水混凝土应按规定进行养护。
10)所有防水构件、附加防水层、混凝土外加剂必须满足相关技术要求并附有相关材质证明材料。
11)防水材料应满足人防部门的相关要求。
12)防水施工必须由专业防水施工队承担,或由防水施工上岗资格证并有类似工程成功施工经验的防水施工队承担。
四、结构防水体系
1、结构自防水
1)地下结构应尽可能应用高性能防水混凝土。强调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本工程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10。
2)为了减少收缩裂缝,纵向构造配筋率不应小于0.5%(双面);
3)混凝土采用双掺技术,加入适量的优质粉煤灰及抗裂(密实型)外加剂(除后浇带、后补孔外不得使用膨胀类防水外加剂),具体掺量根据试验确定;
4)为提高混凝土的自密性、改善混凝土性能,必要时可在一定部位的构件中添加复合外加剂材料,如(钢、聚合物)纤维等;
5)选用低水化热水泥,胶凝材料的最小用量不应小于320kg/m,水胶比不得大于0.50。处于侵蚀性地层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5;
6)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含量(Na2O当量)不得大于3kg。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的总碱含量(Na2O当量)不得大于1kg;
7)按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混凝土中Cl的含量,Cl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
8)有侵蚀性区段,混凝土抗蚀设计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其水泥品种应根据介质的性质及腐蚀级别进行选择;
9)选用C3A和C3S少的水泥,其中C3A的含量不大于8%;
10)防水混凝土的水、砂、石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第4.1.10条、第4.1.11条的相关规定;
11)混凝土的塌落度宜控制在120~160mm,入模温度不宜超过28С,同时以温差控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得大于20С。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的差值不得大于25С。
12)防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