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小学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docx

发布:2017-02-01约3.14万字共9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 三年级文体与健康教案 朱思思 2013.2 第一课 食物的旅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识记食物在人体中的运转顺序,知道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口腔.胃.小肠.大肠组成。 2.使学生了解掌握食物是怎样通过消化道被人体消化和逐步吸收其营养物质的。其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人体各消化器官的功用。 帮助学生了解时间的可贵。 过程与方法: 激趣法.讨论交流法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保护消化器官的健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思品) 2.感受人体消化系统的运动功能的协调美。(美育) 教学重难点: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消化道各部分的生理功能。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并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就象车站的旅客一样,按时进 入人体这列“火车”,并不断发生变化,经过四个车站后,该下车的“旅客”都下车,没下车的被人体吸收了。那么食物的旅行要经过哪几个车站呢?(板书:食物的旅行)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出消化道的名称并回答上面的问题。 2.这些车站在人体的什么地方呢?我们来看看。(出示课件,并随着学生的回答标出各消化道的名称)。 3.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食物在每个“车站”是怎么样变化的? (1).第一站,食物是怎样变化的?找出书上的句子来说一说。 A .食物变成什么样? B.这种变化是谁的作用? C.(录像: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吸收)我们就来看看牙齿是怎样使食物磨碎的? D.概括口腔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教师板书:切细磨碎) (2).食物中的淀粉在第一站下车后,食物又来到了 ?是直接到的吗?食道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功用呢?(板书:输送) A.胃是什么形状?食物到胃变成了什么样?主要是谁的作用?我们去看录像后再逐一回答。(录像:食物在胃中的消化吸收) B.书上怎么说的?概括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板书:碾磨搅拌) (3).(同上学习)讨论食物在小肠.大肠中的变化及小肠.大肠的功用。 (4).食物在旅行中不断被消化.吸收,到最后,这群“旅客”已变得面目全非。我们一齐回顾一下食物在人体中旅行的全过程吧! 演示录相:完整的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 (5).你能一边看板书,一边回忆,用自己的话说说:食物在人体中旅行。经过了哪几个车站?是怎样变化的? (6).为什么食物在人体这辆“火车”中会改变模样呢? (三).学生完整叙述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感受消化道的功能美。 (四).检查学习情况: 1.填空: (!).按照食物进入人体的顺序,人体的消化道是由 组成。 (2).食物的营养成份主要是在 里被吸收。 2.判断下面小朋友的作法对吗?为什么? (1).小明最喜欢用牙齿咬核桃壳。 (2).兰兰特别喜欢吃麻辣烫,一吃总要吃个够。 (3).军军玩了半天球,又累又脏,可他一停下来就用脏手拿馒头吃。 (五).结合实际情况学习消化器官的保护。 板书设计: 食物的旅行 消化道 功用 口腔 切细磨碎 食管 输 送 胃 碾磨搅拌 小肠 吸收养料 大肠 吸收水份 第二课 口腔卫生ABC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牙齿的结构。 2.了解引起牙周疾病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3.明白发生龋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很好地保护牙齿。 过程与方法: 激趣法.讨论交流法让学生知道牙齿的结构,了解引起牙周疾病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发生龋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很好地保护牙齿。 教学重点.难点: 发生龋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认识牙齿的结构 什么是虫牙(学名龋齿,也称虫蚀牙.蛀牙)? 龋齿(虫牙)是细菌与口腔内碳水化合物和糖起作用,发酵产酸使牙齿表面脱钙.溶解.破坏而形成龋洞的结果。 食物的种类对龋齿的发生有重要影响。软而粘.在口腔中滞留时间长的甜食易引发龋病。食用含纤维多的食物如蔬菜.瘦肉等对牙面有机械性摩擦和清洗作用,减少牙面菌斑的粘附,在某种程度上有阻抑龋齿发生的作用。 牙齿咬合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