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白洋淀 安州古城.ppt

发布:2016-05-05约2.96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白洋淀之春 白洋淀之夏 白洋淀之秋 白洋淀之冬 白洋淀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石代,淀区的西部、南部(今安新县的留村、梁庄)就有人类活动生存。春秋、战国时期,淀区分属于燕、赵统辖,以易水长城(今安新县北堤)为界,南葛城(今安州镇)属赵、北渥城(今安新镇)归燕,故今日淀区有“燕南赵北”之说。也正是这横跨燕赵的活土,以其特有地理风光,政治、军事地位,为历代所重视,令骚客咏叹。宋代,六宅使何承矩在淀区筑堤贮水,引水灌溉建立屯田防线。北宋名将杨延昭曾在此屯兵御辽。元代大儒刘因任教于淀区三台、安州。清代康熙皇帝在淀区端村、圈头、赵北口、郭里口兴建行宫,先后40次来淀区游览围猎。 赵北口即景 (清)乾隆 红桥长短接溪川,溪上人家不治田。 半笠沧波三月雨,一堤杨柳两湖烟。 孳将鹅鸭无官税,捕得鱼虾足酒钱。 今日饱餐渔者乐,鸣榔春水绿浮船。 安州名人 王道元(1879——1967),号宾羲。河北安新白洋淀淀南人(旧时淀南属直隶安州)。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光绪癸卯举人,京师大学堂首届毕业,充吏部主事(正四品),北京四中首任校长、京师学务局教育科科长、京师学务局局长、中国赴法留学生组织国内负责人。后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努力参加全国政协的组建工作及政协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撰写了大量的文史资料。他思想开明,崇尚科学民主,富有积极进取精神,时与蔡元培、李大钊、鲁迅文化界、教育界的著名人物相友善。 * 安州中学校本课程 白洋淀常识 白洋淀 一、地理篇 一、地理篇 白洋淀位于河北保定境内,淀区主要在保定地区安新县境内,一部分在沧州地区。涉及安新、雄县、任丘、容城、高阳等县市。是国家重点旅游区和开放区。 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南距石家庄189公里,北距北京162公里,东距天津155公里,是京津冀腹地。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现有大小淀泊143 个,其中以白洋淀、烧车淀、羊角淀、池鱼淀、后塘淀等较大,总称白洋淀。面积 336 平方千米。 芦芽竞出,满淀碧翠。 二、自然篇 蒲绿荷红 岸柳如烟 芦花飞絮 稻谷飘香 坚冰似玉 坦荡无垠 二、历史篇 二、历史篇 白 洋 湖 (清)康熙 遥看白洋水, 帆开远树丛。 流平波不动, 翠色满湖中。 三、革命篇 水上飞将军---雁翎队 孙犁(1913.4.6-2002.7.11)当代著名小说家、 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1936年曾在安新县教书 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 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 《孙犁全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代表作: 《荷花淀》,《芦花荡》,《度春荒》,散文合集 《白洋淀纪事》。 “孙犁纪念馆”座落在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畔。 朱德总司令视察白洋淀 杨成武上将为雁翎队纪念馆剪彩 题词 江泽民主席视察白洋淀并题词 安州历来文化比较发达。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房壮丽为其父母请封诰,在南街建石牌坊一座,横隔刻“中丞疏宠”四字“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清初在西街建文庙1座,正学书学院1座,北关有金大定中修建的安济桥。安州有两处革命文物,1925年安州人民发起的抗席苇捐斗争,迫使旧县衙免去席苇捐,席民自愿捐款,在北城门内修建抗席苇税斗争胜利纪念碑亭一座。抗日战争胜利后,为悼念在历次革命斗争中为国牺牲的英雄儿女,1956年安新县人民政府在安州西城门内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塔一座。 四、安州篇 四、安州篇 抗席苇税斗争胜利纪念碑亭 安州烈士塔 房壮丽(1555-1636年):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 甲六十名进士,安新县安州人,字威甫。由知县, 进御史,巡安南畿,迁大理寺卿,擢吏部侍郎。天启 六年官至都御史。崇祯初,官至吏部尚书。 安州名人 潘龄皋(1867~1954),字锡九,号葛城居士, 河北省白洋淀安新县安州(古称葛城)镇西北村人, 1867年2月6日(清同治六年正月初九日)生于书香门第。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甲午),他由津赴京应乡试,考中举人, 翌年(乙未)殿试,获二甲十三名点为翰林。在翰林院三年后, 于1898年赴甘肃,任命为兰州知府,中华民国建立后, 潘龄皋曾暂代任甘肃省提学使、布政使。1914年6月出任边关道(安肃道) 道尹兼嘉峪关监督,1919年3月辞职。1921年6月,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 委任他为查勘甘、新禁烟大员,1921年10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