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条文一则考义.pdf

发布:2025-02-07约7.6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条文一则考义--第1页

龙源期刊网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条文一则考·

作者:杨尊求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6年第09期

摘要[]目的:探析《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中条文一则之原义。方法:对《伤寒·

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中一则疑难条文作医理分析与文献考证,主要采用医理分析、文理·

分析、以经解经以及文字训诂的方法解经。结果:分析了条文存在的疑点,总结了伤寒厥热胜

负的三种情形,归纳了厥热胜负之病机,不外正邪之往来、阴阳之进退、病邪之出入而已——

寒邪入里,正不能抗,阴胜于阳,阴进阳退,则发厥;寒邪内盛,真气衰微,阴盛格阳,中气

将绝,则除中;阳气渐复,寒邪外出,阳进阴退,阴阳均衡,厥热相应,则病向愈;阳胜于

阴,阳进转亢,热气有余,则发痈脓。结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部分条文难解,

历代注家所论不一,今试考其中疑难条文一则,以辨其文义与医理,然仲景原旨为何,尚有待

进一步研究及临床之验证。

关键词[]伤寒论;厥阴病;条文;考义

《伤寒论》一书,因世远人湮,书秩沦丧,其内容遗逸弗全,其文简古而其义幽赜,后世

传注者,难免穿凿附会,失其本真,故一家有一家之伤寒,而非仲景之伤寒矣。是以千载以

下,研仲景之学者众,而通仲景之学者,不过吉光片羽。《伤寒论》今所通行于世者,以宋本

为主。宋本《伤寒论》,难解之处颇多,今举《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中条文一则以考其义。

原文及考义1.

“332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

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

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

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

脓也。”

本条论伤寒厥热胜负的三种情形:其一,除中;其二,热厥相应;其三,热气有余。三种

情形,预后各不相同。三者之预后,除中者,必死;热厥相应者,旦日夜半愈;热气有余者,

必发痈脓。

关于此段条文之义,历代医家所注不尽相同甚至有观点完全相左者,其中难解之处,至今

仍为医家所争论。现考条文之义于下。“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条文一则考义--第1页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条文一则考义--第2页

龙源期刊网

伤寒,始发热六日,始发热者,其初邪客于阳经也,邪由外感,正自内拒,阳气胜而先

至,故始即发热。非云其始其邪即直中厥阴而发热六日也。清钱天来《伤寒溯源集》云·“言始

初邪入厥阴而发热者六日”,清·高学山《伤寒尚论辨似》云:“故其谓厥阴一起发热六日”,似

俱非。《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

也。”六日者,邪盛正亦盛,故两者相持至六日之久。发热六日之后,邪未退反进,由表入

里,传于厥阴,阴寒胜而阳气退,阴阳气不相顺接,故发厥。厥者,《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

并治》篇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手,乃手三阳经与

手三阴经交接处;足,乃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交接处。今伤寒邪客于经络之中,阴寒内盛,阳

气不足,致阴阳气不相顺接,故厥。此正负邪胜、阳退阴进之候。厥反九日而下利。此处之

厥,乃寒厥而非伏热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