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累计期权巨亏.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金融工程案例分析;;道路;从1978年到1984年,荣智健凭借荣氏家族在海外的人脉和自己的才智,先后创办几家小公司,然后增值易手,6年间完成原始积累,个人财富从创始资本100万港元达到4亿港元,增值达400余倍。
但让荣智健大显身手大放异彩的契机,还是1986年加盟父亲荣毅任缔造的当时号称“北京五只虎”的中信集团。在他出任中信香港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之后,他利用强大的国资平台,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完成了一连串漂亮的收购大手笔。他先收购国泰航空的股权,继而收购港龙航空、香港电讯、恒昌行等,每次都是以小博大的高风险投资,这几次操作被港人称为“蛇吞象”。由此造就了控制香港一批优质资产的中信泰富集团。
;荣智健虽然创建了庞大的中信泰富集团,并成为掌门人,但这并不能使其成为“中国首富”,因为其时中信泰富尚属国有。从金领经理人到真正的“荣老板”,荣智健历时4年。从1992年3月“中信泰富”配股开始,荣智健就率先认购了3000万股,到1993年12月31日,他已持有“中信泰富”股份9258.1万股。;1996年,荣智健前往北京提出中信泰富管理层持股的建议。当时,中信集团陷入暂时性的财政困难,于是中信集团决定将集团所持3.2亿股中信泰富股份以低于市价25%的价格出售给荣智健、范鸿龄等65位管理层。其中荣智健购入2.91亿股,成为第二大股东。后来,荣智健又在股价波动之际购入部分中信泰富股票,个人持股总数超过4亿股。这是当时轰动全港的管理层收购案,涉及金额达108亿港元。拥有了中信泰富股权的荣智健具有了成为首富的资格,在2002年荣智健成为中国首富,并在2004、2005年蝉联中国首富。
;有着显赫政治和资本背景的荣智健,无疑已经拥有了做大事业最好用的两张通行证。当然,这其中荣智健本人也的确功不可没:其人有不错的产业战略眼光,总是瞄上最好的猎物,然后以复杂的金融资本运作手段和国家资本的强力支持将之收入囊中。在执掌中信泰富的漫长日子里,荣智健正是凭借这种能力和经营模式将中信泰富发扬光大。;转折点;特质;荣智健依靠融资收购以扩大企业规模这种操作手法,与其祖辈的创业过程倒有几分类似之处。尤其是敢于冒???博取利益的特点,很像其叔公荣宗敬,敢于冒险,做起事来很有魄力。
拥有丰富投资经验和强大投资团队的荣智健必会吸食金融鸦片。因为他看得懂这套游戏,也自信算得准这套把戏,并且赌定玩得起也输得起。所以,他不会选择仅仅做个简单的澳元套期保值,而是选择了极为复杂的金融衍生品。
表面看,荣智健只是此次运气不佳。实际上,他命中注定必有此劫。;;中国铁矿石市场状况;中国铁矿石市场状况;2006年,中信泰富大举进入特种钢铁行业,并在铁矿、特钢这一产业链上倾注了大量的投入。中信泰富于2006年3 月购入位处西澳洲潜在的逾60亿吨磁铁矿石开采权,后又收购合共17艘将要建造的船舶。但鉴于钢铁、房地产等行业均为资本密集型行业,中信泰富自2007年后负债水平开始上升。钢铁、房地产行业目前均承受经济周期的压力,期货事件发生之后,中信泰富未来的业务发展和财务状况均备受关注。 ;本集团从事多元化业务,包括特钢制造、物业发展及投资、基础建设(如发电、航空、隧道及信息业),以及分销汽车及消费品。Sino-Iron及Balmoral主要均在采矿区从事磁铁矿石开采、采探及加工业务。Mineralogy,独立第三者,主要在西澳洲从事磁铁矿石开采业务。收购开采权使本集团可采探铁矿石,确保其特钢制造业务得到稳定而充足的原料供应,使本集团可投资于磁铁矿石开采业务。董事认为收购开采条约为一般商业条款,且公平合理及符合本公司股东之整体利益。本公司需与具有铁矿丰富经验及对铁矿资源及相关产品有稳定需求的国内合作伙伴合作,以参与该项目。;;;;;;;;;;金融危机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为何失败?;对中信泰富购买累计期权动机的猜测;;中信泰富结构化衍生品合约条款分析;中信泰富为什么选择签订这些合约?;中信泰富为什么选择签订这些合约?;中信泰富为什么选择签订这些合约?;中信泰富为什么选择签订这些合约?;中信泰富为什么选择签订这些合约?; 切忌再让国资(老百姓的钱)为巨亏公司买单。就在中信泰富爆出巨额亏损的关键时刻,大股东中信集团(国有企业)向中信泰富注资15亿美元,帮助中信泰富用于重组外汇合同的部分债务义务。 其实,这一现象并不是孤立的。例如,东方航空已获国家30亿元注资,而此前东航也因进行航油套期保值而浮动亏损达6.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逾47亿元)。 上市公司出了问题,要有国有企业的大股东来救助。尽管注资不完全是为了弥补不当境外衍生品交易产生的巨额亏损,但也是很重要的注资理由之一。 特别让市场感到不解的是,上市公司因缺乏风险控制能力、或将套期保值变为豪赌而频频造成巨额损失,而一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