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原油管道建设始末.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石油战略之中俄原油管道建设 中国石油战略 中国石油战略 2008年11月14日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已经同中国暂停了有关从中方获得250亿美元贷款的会谈,建设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泰纳线)并向中国供应原油的谈判也突然终止。双方在贷款利率等问题产生分歧。 2008年11月26日中俄“石油换贷款”谈判目前仍处于胶着状态。在利率水平上的分歧成为了双方达成协议的最大障碍,不知何时能最终签订协议,中方要求7%。 2006年6月20日温家宝前往安哥拉这个非洲石油重镇进行正式访问。中国向安哥拉提供30亿美元的贷款信用额度,以换取这个第二大石油供应国的石油开采股权。 2009年04月16日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股份公司签署了《中哈关于扩大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及50亿美元融资支持的框架协议》。随后,双方与中亚石油公司签署了联合收购曼格什套油气公司48%的股权的协议。 2009年7月27日中石油与厄瓜多尔国有石油公司签署协议,将在两年内向其购买原油,并预先支付10亿美元。在未来两年内,该公司将向中石油每月出口288万桶原油,其中216万桶Oriente原油以及72万桶Napo原油,发货价将据市场状况确定。 2009年11月3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换石油协议的最终协议落签。 根据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提供100亿美元贷款用于技术升级设备改造和提高产能,作为回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则将在未来10年内向中国石化公司供应石油。具体而言,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在第一年的供应标准是每天15万桶原油,随后9年的供应标准则提升到每天20万桶原油,共计约7亿余桶。 2010年4月19日中国石油已与委内瑞拉签署了20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 根据协议,中方将向委内瑞拉提供期限十年总额相当于200亿美元的融资贷款.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与中石油股份公司签署石油购销合同,作为还款保障,预计在25年合同期内,项目将生产29亿桶左右的超重原油. 2009年4月27日,俄罗斯斯克沃罗季诺市俄远东原油管道一期工程末站,中俄原油管道零公里处施工现场,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境内段开工建设。 2009年5月18日,中俄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开工建设。中俄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全长926公里,总投资约80亿元,计划2010年10月底具备试运条件。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2009年09月01日中俄原油管道黑龙江穿越工程开工。中俄双方商定中俄原油管道黑龙江穿越工程采用定向钻工艺,使用对穿技术在两岸同时施工,双线敷设,一用一备,穿越中俄两国界河,长度为1150米,计划2010年6月前完工。 2010年08月29日,中俄石油管道 俄罗斯段完工,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典礼仪式上打开俄罗斯段阀门。历时十余年建设的中俄原油管道有望在10月底贯通投产。这标志“俄中原油管道”俄境内段正式注入石油。 2010年9月27日,中俄原油 管道全线竣工。中国国家 主席胡锦涛、俄罗斯总统 梅德韦杰夫在北京人民大 会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 刻。同时启动按钮,祝贺 工程竣工。 中俄石油管道2010年11月1日注油试运行。 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我国东北方向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正式贯通。每年1500万吨、期限20年的中俄原油管道输油合同开始履行。 2011年3月21日,中国两年前与俄罗斯签署的250亿美元“石油换贷款”协议受到了威胁。俄罗斯石油公司声称,中方1月份少支付了大约4000万美元油款。目前双方正在进行谈判,双方对石油在俄罗斯境内的运输费用应该由哪一方承担产生分歧。但争议可能上升到国家层面,或者提交给国际仲裁法院解决。 2011年10月11日温家宝与俄罗斯总理普京共同出席中俄总理第十六次定期会晤。中俄双方就管道原油贸易价格完全达成一致,与中国就中方石油欠款支付达成原则性协议 。并决定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推进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 * 1996年,俄罗斯时任总统叶利钦访华,中俄双方正式签署《中俄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协定》,拉开了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序幕。建设两国石油管道的计划早在那时由俄方提出。 但是其后几年中,由于俄罗斯政治经济局势动荡不稳,石油管道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直至2000年夏,中俄双方达成协议,合作修建一条从俄罗斯安达尔斯克到中国东北大庆的石油管道(安大线),总长度约为2400公里。该管道将由中石油集团,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以及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共同承建,合作铺设,计划于2005年铺设完成,每年向中国输送石油2000万吨,并逐步增加到3000万吨。 2001年9月,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时,正式签署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