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docx
PAGE
PAGE101
PAGE
PAGE100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导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自主分清“会——疑惑——不会”三个等次标准,教师在课堂上以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得出有关结论,掌握相关知识。讲学稿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好处,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有很大帮助,可大大增强学习动机,优化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采用导学案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是我们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表现形式。使用和推广导学案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解放老师,解放学生,是我追求的改革目标。
一、以导学案为导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教学的有效载体——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教学的最佳形式——小组合作教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运用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成果进行课堂中的合作、探究活动,才能实现“导学案”三维一体的设计目标。这样的课堂,学生无疑成了主体,而老师是组织者、导演;这样的课堂不再把掌握解题方法当作唯一的目标,它更看重的是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的过程。这里的评价用到了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以及老师评价。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终结性评价和过程评价并重的有力体现。
初中化学导学案的使用可概括为四步教学法:前置学习、小组汇报(展示、
交流、探究、讨论等)、激励评价、拓展活动。
(一)前置学习(课前预习)
上课前一天提前发(第一张),预习要求:主动、独立、尽所能地完成导学案。第二天早上课代表收齐交教师(时间充足教师阅批,若来不及课代表代阅),上课前课代表来拿走发给学习小组组长,组长牵头互批互改,互帮互助。
(二)小组汇报(展示、交流、探究、讨论等)
课堂交流:根据预习的情况,进行小组内交流和学生教学生,尔后请小组代表展示本组预习交流后的成果,并接受别人的质疑,针对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小组把问题进行点拨。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一些更深的问题从而进行探究,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是积极参与,遵守纪律。
(三)激励评价
临下课前10分钟左右,发下导学案的第二张,做课堂评价练习,当堂测
试,下课时立即收起。
课后批阅:教师及时批改,放学前由课代表取回发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地完成课后拓展活动。此时能力差的学生是没有作业的。
练习点评:第二节课首先由小组代表对前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让其他小组对其点评,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通过这个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评价能力、倾听习惯、尊重习惯。对教师批改的[课堂评价练习]中共同的问题,根据时间条件,教师可进行问题点拨,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个别问题,空出时间让其自己说出看法。课后拓展活动中的几个问题(一般不超过5个问题),由不同的组交流后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交流和辨析,从而让学生说服学生。
(四)拓展活动
练习中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主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及知识的重、难点,巩固拓展是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借以解释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实际问题。同时,也能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积极性。这是我在教学中使用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
学习目标: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中药店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学习方法:实验探究、分组讨论、分析、归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集气瓶,提醒学生瓶内是空的,向瓶内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由此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出二氧化碳,根据以前所学你能概括它的哪些性质呢。
(二)推进新课
教师演示小魔术“空瓶灭火”
在一个烧杯中挂着一个有台阶的铁皮架,放入高低不同的蜡烛,点燃,再
将一“空瓶”倒入,观察现象并记录、分析。
现象分析他的性质你能解释魔术的本质吗?(及时对学生肯定
现象
分析他的性质
由以上性质你觉得我们周围哪里的空气中CO2含量较高?有什么用途呢?2.学生演示小魔术“中国气功”
向一“空瓶”中倒入三分之一瓶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分析他的性质
现象
分析他的性质
教师介绍:CO2能溶入水,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溶解1体积的CO2,增大气压还会溶解得更多,工业上利用这一性质生产了汽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