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pptx

发布:2017-05-15约4.38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绿色矿山建设系列课题之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绿色矿山 第二部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第一部分 绿色矿山建设 1.1 绿色矿山的定义 对于必须破坏扰动的部分,应当通过科学设计、先进合理的有效措施,确保矿山的存在、发展直至终结,始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融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轨道中的一种崭新的矿业形象。 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代表了一个地区矿业开发利用总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能力。它着力于科学、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矿山资源的过程中,对其必然产生的污染、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破坏失衡,最大限度的予以恢复治理或转化创新。 ; 1.2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1.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不在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及其附近采矿,且矿山开采没有对主要交通干线和旅游公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的地貌景观造影响和破坏。 2.矿山建设项目按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生产方式。 4.矿山开采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有一定的处理措施,确保达到国家和省级的有关标准。 5.闭坑矿山应实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 ;1.3 绿色矿山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早在19世纪,英、美等西方国家就提出了“绿色矿山”的概念。此时“绿色矿山”的概念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对矿区植被的保护,以及对矿区周边环境的美化上。这一时期的“绿色矿山”要素就是环境。 第二阶段: 二战以后,经济社会急速发展,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前所未有,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地球的资源,特别是能源、矿产资源等是有限的,因此,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应该被列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此时的“绿色矿山”概念已经从单纯的环境保护延伸至“资源的综合利用”。 第三阶段: 当代,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问题,综合利用资源的课题也取得了众多进展;由于工业文明对地球的污染与破坏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重视,“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认可的基本准则。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成为重要话题。;1.4 我国绿色矿山的发展历程 我国首次提出“绿色矿山”的理念是在2007年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上,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的徐绍史先生在本届大会上提出“发展绿色矿业”的倡议。 2009年1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提出了发展“绿色矿业”的明确要求,并确定了“2020年基本建立绿色矿山格局”的战略目标。 2010年8月1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 ,随文附带了《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这是第一份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提出的建设“绿色矿山”的明确要求,也是绿色矿山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2012年6月14日,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到2015年,全国建设600个以上试点矿山,形成标准体系及配套支持政策措施;2015~2020年,全面推广试点经验,实现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小型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条件规范管理、基本形成全国绿色矿山格局的总体目标。 新办矿山达不到绿色矿山标准将不能获批。;1.5 建设目标 2010年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知道意见》指导性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即:到2020年,全国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小型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条件严格规范管理。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矿区土地复垦水平全面提升,矿山企业与地方和谐发展。;1.6 我国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的九大要素 1.依法办矿 2.规范管理 3.资源综合利用 4.技术创新 5.节能减排 6.环境保护 7.土地复垦 8.社区和谐 9.企业文化 这九大要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矿山企业的技术力为主导的,包括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二是以矿山企业的责任心为主导的,包括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 ; 第二部分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2.1 术语解释 矿山地质环境:采矿活动所影响到的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客观地质体。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受采矿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现象。主要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