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要点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镀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要点分析
[摘 要]根据电镀铬项目的特点,对此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主要污染工序、污染治理措施、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等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析,对同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电镀铬 影响分析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781.1;X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54-03
1 引言
某石油机械装备公司拟建新型抽油泵项目,其中关键部件为伸入地下的抽油泵筒,规格长度分为3.3m、4.5m、6.6m。为增加泵筒寿命,需在其内侧电镀一层厚度为0.05mm的金属铬。同时后续有抛光、喷漆加工处理。从整体来看,电镀铬工序为整个项目工艺最复杂、污染最大的工序。本文将围绕该工序的环境影响评价展开分析。
2 主要污染工序
该类项目需在泵筒内侧镀一层厚度约为0.05mm的金属铬,采用挂镀形式。其工艺流程为:清洗干净的泵筒装夹在工装上,用卷扬机将泵筒放置在电镀井内进行电镀。电镀井为半地下式。电镀过程为批量式操作,16个工位同时工作,一个电镀周期需25小时,操作温度55-60℃。镀铬完成后将泵筒提出,在电镀井上方停留二十分钟,使大部分电镀液滴回井内。然后将电镀好的泵筒用卷扬机从井内提出,置于清洗井内漂洗。企业拟设置四个清洗井,采用多级逆流清洗方式,清洗水可回用于电镀井内。将清洗过的泵筒从清洗井内提出放置工作台上,从工装上卸下泵筒,镀铬完成。
镀铬的阴极反应:
2H++2e→H2↑
Cr2O72-+8H++6e→Cr2O3+4H2O
Cr2O72-+H2O==2CrO42-+2H+
2CrO42-+8H++6e→Cr+H2O
阳极反应:
4OH- → 2 H2O + O2↑+ 4e
2Cr3+ + 7H2O → Cr2O72- + 14H+ + 6e
Pb + 2H2O → PbO2 + 4H+ + 4e
电镀工序产生的污染包括:电镀废水、电镀酸雾、电镀槽渣、电镀废水处理污泥等。
3 污染治理措施
3.1 电镀废水治理措施
生产废水主要为电镀清洗废水和地面清洗水。工件电镀后需要清洗,产生的清洗废水中主要包含一定量的电镀液,该部分清洗废水可用作电镀液补充水。
实际操作中,会有少量电镀液、清洗水落于地面,会产生车间清洗水,产生量约0.3m3/d,参考《电镀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调查数据,电镀企业废水中Cr6+的浓度为5-60mg/L。
参考HJ2002-2010《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g规范》,评价建议采用亚硫酸盐还原处理加离子交换组合技术对该含铬废水进行净化。工程流程如下图所示。
工艺原理:
亚硫酸盐还原:含铬废水中铬主要以六价铬、三价铬形式存在,需先把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先加硫酸调节pH值至2~2.5,再投加NaHSO3使其与废水中的六价铬反应生成三价铬,然后投加NaOH调节pH值至8.5~9,使OH-与Cr3+生成不溶于水的Cr(OH)3沉淀物去除。主要反应方程式为:
2H2Cr2O7 + 6NaHSO3 + 3H2SO4 = 2Cr(SO4)3 + 3Na2SO4+8H2O
Cr(SO4)3 + 6NaOH = 2Cr(OH)3↓ + 3Na2SO4
离子交换:废水首先经过滤柱去除水中杂质,以增加后续处理效果。然后首先进入酸性阳柱,去除三价铬等阳离子,然后进入阴柱,对含六价铬的酸根离子进行吸附,最后进入除酸阴柱,将酸根离子置换出来。除铬吸附反应式如下:
含铬废水首先汇集入调节池,调节水量及均匀水质,保证后续设备正常连续的运行,然后由泵提升至混合反应槽,投加酸及还原剂调节pH值及还原六价铬,再进入中和反应槽投加碱调节pH值生成Cr(OH)3进入斜管沉淀槽去除。之后废水进入离子交换装置中进一步去除铬。而离子交换树脂在洗脱再生时,会产生铬酸及含三价铬的废水,此时重新回到废水处理站内,由还原沉淀法去除。产生的沉淀污泥经过压滤机脱水后,作为危险废物在厂内暂存后,交由有相关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参考《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中的运行实例,亚硫酸盐还原处理技术可将废水中Cr6+的浓度降至0.5mg/L。而离子交换装置的处理效率一般为90%以上,此处取80%。则该组合方法对Cr6+的处理效率可达到99.6%,则外排废水中Cr6+的浓度可降至0.1mg/L,可以满足GB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表3 六价铬0.1mg/L的标准限值。
综上所述本项目废水采用上述处理工艺进行处理的措施是可行、可靠的,生产污水处理装置投资约需20万元。
3.2 电镀酸雾治理措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