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学设计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doc

发布:2018-10-11约2.8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课标要求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经历剪纸、折纸等活动,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 2.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能够探索、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数学思考 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 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和应用。 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验证。 学情 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趋于成熟,形象直观思维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概括等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和轴对称的知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实践操作、自主探索、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法 操作、演示、讲解 学法 观察、讨论、合作学习 教具 剪刀、纸板、圆规、三角板、等腰三角形教具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情境 引入 引言: 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问题1: 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 有什么特点? 学生动手操作,剪出等腰三角形,然后小组交流. 让学生利用轴对称性剪出等腰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究作准备. 二、 探究 性质 问题2: 仔细观察自己剪出的等腰三角形纸片,你能发现这个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吗? 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追问1:同学们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是否都具有上述所概括的特征? 追问2: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把它剪下来,折一折,上面得出的结论仍然成立吗?由此你能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 学生观察后独立思考,并同伴交流,最后互动、交流得出性质1、2. 通过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会“三线合一”的含义.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3: 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我们发现并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和性质2.对于性质1,你能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这个结论吗? (1)你能根据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2)结合所画的图形,你认为证明两个底角相等的思 路是什么? (3)如何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构造出两个全等三角形呢?从剪图、折纸的过程中你能获得什么启发? 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求证:∠B =∠C. 追问:你还有其他方法证明性质1吗? 问题4: 性质2可以分解为三个命题,本节课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和顶角平分线”. 已知:如图,△ABC 中,AB =AC,AD 是底边BC的中线.求证:∠BAD =∠CAD,AD⊥BC. 性质1、2的符号语言表达方式 问题5: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和证明过程中,“折痕”“辅助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特征?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学生根据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小组讨论,得出证明方法,并在全班内交流.师根据学生所述,板书过程. 师引导学一根据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 学生回答. 让学生有、逐步实现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 让学经历完整的的命题证明过程中,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进行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的转换. 重新回顾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让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知识与轴对称的知识进行整合. 三、 应用 提高 练习1: (1)如图,△ABC 中, AB =AC, ∠A =36°, 则∠B =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1、2,并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应用.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如图,△ABC 中, AB =AC, ∠B =36°, 则∠A = °;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 练习2:如图,△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