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丰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近年来,丰县积极培育发展旅游产业,全力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名县,全县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丰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丰县旅游产业及整个县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丰县;旅游;现状;对策
一、丰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丰县是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地,两汉文化底蕴深厚;丰县是黄河决堤进入江苏的源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黄泛整治,建成了远近闻名的黄河故道风光带。近年来,丰县依托地域特色及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汉皇祖陵、故黄河二坝湿地、梁寨渊子湖等一批重点景区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积极开创旅游产业发展新局面。
(一)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截至目前,丰县已开发的旅游景区(点)主要有汉皇祖陵、永宁寺景区、果都大观园、华强生态园、二坝湿地、百年梨园、大沙河果园景区等十几处。黄河故道风光带的核心景点――果都大观园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3A级景区,故黄河二坝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获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总投资6亿元的汉皇祖陵新景区已完成刘邦博物馆、祭祀明台、汉阙标志等主要单体建设,刘邦出生地――中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建成运营,汉明帝敕资建造的民间第一座佛社――永宁寺扩建提升工程启动,渊子湖影视文化村、凤凰湖湿地等一大批旅游开发项目成功签约,以文化和生态为重心的旅游发展大格局初步形成。
(二)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体系逐步完善
截止2014年底,全县有旅游星级饭店9家,连锁快捷宾馆12家,特色旅馆30多家,农家乐旅游点12处,日接待游客量达7000余人。有旅行社、旅行社分社及营业部26家,持证导游90人,城区通往各主要景点的公交线路全部开通,建成一批购物街,美食街、娱乐城。“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发展要素齐全,产业发展体系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完备。
(三)旅游品牌创建数量质量稳步提升
截止2014年底,全县成功创建国家A级景区6家,省星级乡村旅游点12家,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家,大沙河/宋楼梨园被评为江苏春季十大赏花胜地、二坝湿地、渊子湖、百年梨园、金刘寨百果园及闫庄新农村被评为徐州市最美乡村旅游点,丰县梨花节、苹果节被列为徐州市的城市名片、大沙河红富士苹果被评为江苏省名特优旅游商品,“春季赏花游、秋季摘果游、古丰文化游”已成为享誉淮海地区的特色旅游品牌,“刘邦故里、中华果都”的城市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四)旅游产业经济拉动作用明显
据江苏省旅游统计信息显示,2014年1-12月份,丰县列统的果都大观园、华强生态园、永宁寺景区、丰县文庙等4家景区共接待游客121.7万人次,实现景区收入1107.9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52%和24.19%;凤城宾馆、星海天大酒店、陶然翠大酒店、君悦宾馆等4家星级宾馆,接待过夜游客9.94万人天,收入2020.1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2%和8.61%。2014年,全县旅游企业吸纳直接就业5000余人,带动间接就业35000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县农产品加工、商品销售,拉动了私营经济及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2014年全县三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现有景点规模小、相对分散。目前,全县3A级以上景区只有果都大观园1家,且游客集中于每年的梨花节和苹果节期间,梨园、苹果园、葡萄园及农业生态园等乡村旅游景点多数还停留在敞园状态,开发层次低、规模小,且大多数景点较为分散,游览线路过长,观光型产品多,游客停留时间短,过夜游客少,旅游消费低、旅游收入增长慢。
二是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缺少县级旅游咨询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城区及通往主要景区的旅游交通引导标志牌数量少、设置不规范,景区厕所、停车场、导览系统简陋、档次低,全县还没有旅游专用通道,没有真正意义的旅游专线,梨花节主会场百年梨园与S254省道连接线、状元李蟠故里景区与主干道梁满路连接线的路况差,大沙河沿河景观路路面窄、多个路段限高,旅游大巴不能直接通行,与先进兄弟县市相比,丰县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三是旅游宣传营销工作相对滞后。丰县梨花节、丰县苹果节等主要节庆活动宣传还停留在传统的报纸、电视媒体,没有真正走出去,举办针对客源地旅行社中间商的专项宣传,微信、微博及旅游电商网站等新兴传播媒介宣传少,实际宣传效果不明显。属地旅游宣传意识淡薄,广场、公园、车站等人流集中地旅游宣传牌、旅游公益广告、旅游标志牌数量少,大旅游宣传活动的氛围没有形成。
四是旅游运营管理体制不健全。大多数景区的建设、经营、管理的主体都是属地镇政府,没有形成市场化的企业运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