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暴露规范处置和规范化门诊建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狂犬病暴露规范处置及规范化门诊建设标准 灌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单永梅 内 容 狂犬病流行病学 狂犬病病原学 人类狂犬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狂犬病的诊断、治疗处理 狂犬病的免疫预防 狂犬病流行病学 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 区域 主要宿主 亚洲 狗,狼,猫,猫鼬 非洲 狗,豺,猫鼬,狐狸 拉丁美洲 狗,蝙蝠 北美洲 臭鼬,浣熊,狐狸 ,蝙蝠 加勒比海地区 猫鼬 西欧 狐狸 ,蝙蝠 东欧 狐狸,狗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 亚洲和非洲:狗是主要的传染源,猫也可以传染狂犬病。 欧美发达国家野生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1、动物伤人:狂犬、病猫、病狼等动物的唾液中含病毒量较大,于发病前3—5天即具传染性。人主要通过被动物咬伤而传播。 2、隐性破损皮肤感染:可通过对病犬宰杀、剥皮、切割等过程而被感染,可能和体表皮肤有隐性破损有关。国内外已有多例报告。 3、粘膜入侵:含狂犬病毒的唾液污染人的眼结膜、口腔、肛门和外生殖器粘膜也可造成感染。 4、呼吸道传播:偶因吸入蝙蝠群居洞穴中含病毒气溶胶而感染。 狂犬病的易感人群和分布特征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人群普遍易感 发病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差异系因接触犬机会的多少所致 儿童狂犬病的特殊性 发病率高,1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数的40%以上。 极易咬伤头面部、颈部及上肢。 被抓伤或咬伤后,未及时告诉监护人,未能得到及时处置,所以容易被忽视。 结 构 狂犬病病毒的理化特性 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乙醇、甲醛、碘制剂以及季胺类化合物、酸(PH 4以下),碱(PH 10以上)敏感,容易被杀灭; 对日光、紫外线和热敏感,病毒悬液经56℃ 30~60分钟或100℃ 2分钟即失去活力,因此也易被巴氏消毒法消毒; 不易被酚或来苏尔溶液杀灭; 对干燥、反复冻融有一定抵抗力。 狂犬病致病机理 狂犬病诊断 狂犬病的免疫处理 人对狂犬病毒的易感性 ?人对狂犬病毒没有自然免疫力,无隐性感染者。 ?人被疯动物咬伤抓伤后狂犬病的发生率为30-70%,如能正确处理伤口、使用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发生率可降到1%以下。 我国暴露分级及处置原则 特殊部位的伤口处理 ⅰ 眼部:波及眼内的伤口处理时,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一般不用任何消毒剂。 ⅱ 口腔:口腔的伤口处理最好在口腔专业医师协助下完成,冲洗时注意保持头低位,以免冲洗液流入咽喉部而造成窒息。 ⅲ 外生殖器或肛门部粘膜:伤口处理、冲洗方法同皮肤,注意冲洗方向应当向外,避免污染深部粘膜。 对于III级暴露以及II级暴露且免疫功能低下者或II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1.疫苗注射应当在清洗伤口和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后进行: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应与首针疫苗接种同时进行(暴露后尽早实施)。如未能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当天使用被动免疫制剂,接种首针狂犬病疫苗7天内(含7天)仍可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2.不得把被动免疫制剂和狂犬病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禁止用同一注射器注射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 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血清的使用方法 免疫球蛋白/抗血清注射注意事项 勿过量使用; 过敏试验和过敏反应; 稀释2~3倍(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 尽量全部侵润注射; 与首针疫苗同时进行(疫苗接种在后); 不得与疫苗接种使用同一注射器; 注射部位应远离疫苗接种部位; 再次暴露后被动免疫 特殊情况下的免疫(1) 伤后延误处理时间如何处置? WHO推荐任何时间均应按新伤者的方法处理伤口和注射疫苗,已经愈合伤口不再进行伤口处理。 延误情况下是否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 注射第一针疫苗超过伤后7天者,已无必要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 延误情况下,疫苗的接种日程? 疫苗可以按照原来的日程注射。当某一针次出现延迟一天或数天注射,其后续针次接种时间按延迟后的原免疫程序间隔时间相应顺延。 特殊情况下的免疫(2) 免疫水平低下者,如何处理? 严格按WHO推荐的要求处理,方法、剂量、时间应更加严格的执行,II类伤者应加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 过敏体质者如何进行免疫接种? 疫苗过敏 可选择换用另一品种疫苗,仍然发生过敏者,可到医院就诊进行抗过敏治疗,完成全程疫苗的注射。 抗狂犬病血清脱敏注射仍然过敏 停用抗狂犬病血清改用人源狂犬病特异免疫球蛋白。 特殊情况下的免疫(3) 没有条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情况下如何处置? 因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目前无明确的替代方案。 疫苗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 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2005版国家药典) EPI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