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背景.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潮中,家电行业的发展与增长也随之水涨船高:一方面,行业整
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产能呈现大规模化发展,上千万套的生产基地层出不穷;产业链不断完善,珠三角、
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产业基地不断发力,合肥、武汉、芜湖等新兴产业基地正在崛起;企业竞争日趋成
熟,价格恶战趋缓,品牌、服务、产品、技术等诸多因素轮番上阵,短期内中国迅速成长为全球家电业的
TCL
制造中心。另一方面,国内涌现出来了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家电巨头,海尔、 、海信、格力、美
菱、春兰等企业除了在国内市场树立了较有力的竞争优势,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分别在欧美等地开拓销
“ ”
售网络,并建立生产制造工厂,实现了 走出去 的发展。
就在我们为国内家电企业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内获得了迅猛发展而欣喜的同时,一些存在于行业内部
的问题开始频频出现:盲目扩张规模,圈地建厂造成产能过剩,一些家电领域的产能足以支撑全球的需求
量,但市场范围却囤于国内,最突出的就是空调和彩电;产能过剩造成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价格战火持续
不断,企业利润持续走低、企业竞争力薄弱。因此,企业在内部挖掘潜能,降低消耗、压缩成本,提高产
品竞争力的同时,应积极寻求国际市场的开拓。
1、 举办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的优势和办展理念
1
( ) 合肥的区位和经济优势:合肥市是安徽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是
东部沿海至内地产业转移的必经之地,合肥周边,聚集了中国最发达的大城市群,包括上海、南京、杭州、
苏州、武汉和无锡等。合肥经济实力近年来逐步增强,200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098.5亿元,形成以
汽车、家电、装备制造业、化工及轮胎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等八大支柱产业,其
中家用电器产业是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2 80 90
( )合肥的家电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合肥市家用电器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从上世纪 、 年代的
本地化发展,到近年来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涌现了以美菱、荣事达等为代表的一批
知名企业,同时还吸引了海尔、美的、长虹等国内家电巨头入驻合肥。
目前,合肥市在大家电方面拥有较大市场份额,产值和产量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05 年,全市
家用电器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其中冰箱、洗衣机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空调器产量居全国第四位。
“ ” “
在省政府和国家有关机构的支持下,政府通过策划举办 家博会 着力打造华东家用电器 生产和物流
” “ ”
基地 ,实现多种优势的整合,力争把 家博会 办成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家电行业重要的盛会。
1、二元化市场结构造成供给相对过剩
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而且城乡收入差距还有日益扩
大的趋势,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市场特有的二元化市场结构。一方面城市市场
主
要家电产品容量普遍接近饱和,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却始终保持着较低的家电
保
有水平,家电产品的边际需求也长期得不到提高。在农民购买力严重不足的条件
制
约下,家电生产企业只能将精力集中于竞争已非常激烈的城市市场,结果便造成
了
城市市场供给相对过剩的现象,价格大战、概念炒作、囤积居奇等现象成了家电
行
业特有的风景。
从家电产品的保有水平来看,我国家电行业未来的主战场毫无疑问在农村地区
,农村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足以使家电行业再获得一次高速成长的机会。但基于
农
民收入在短期内仍无法迅速提升的现实,预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家电
市
场仍将维持已有的二元化市场格局,品牌竞争也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2、家电生产企业经营状况出现明显分化
在家电业蓬勃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20世纪90 年代前期,家电
企业几乎都在巨额利润的推动下迅速实现了规模扩张。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
后
期开始,由于城市市场趋于饱和,家电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最
近
几年,随着家电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多数企业的产品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企业利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