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有限公司40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总 论
1.1项目建设背景
1.1.1前 言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为邻,是我国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的窗口和通道。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给云南省的经济腾飞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后,给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结合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已被历史性地推向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位置。
富民县地处昆明市西北部,东与嵩明、寻甸相邻,北与禄劝山水相连,西与禄丰、武定接壤,南接五华区、西山区。距昆明23公里。自古为川藏、滇北入昆之要津,素有“滇北锁钥”之称。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及新昆明建设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日益增多,带动了建筑建材业的发展,水泥市场需求旺盛。因此,云南远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和澄江吉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国家和云南省水泥工业产业政策,结合公司自身的条件及市场需求,经过综合考虑,决定在昆明市富民县散旦乡散旦村委会关家营银汞山片区新建一条40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1.1.2项目提出的背景
根据2008年底的统计,云南省16个州市(8个民族自治州、8个行政市)已有12个州市建成投产1000t/d-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57条,熟料生产能力3381万吨,占全省水泥熟料生产能力比重的64.3%。2008年生产新型干法水泥2590.42万吨,占全省水泥产量比重的64.6%,其余为规模仅是年产20万吨左右的立窑企业,并且达产率很低。代表先进水泥生产技术的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的发展还很缓慢,优质结构水泥的缺口依然很大。云南省的水泥工业仍普遍面临着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结构不合理、大中型回转窑水泥短缺、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已满足不了云南省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从全国水泥工业来看,一方面总量过剩,一方面优质、高档的产品又满足不了需要。因此国家提出了“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战略部署。这是国家为确保建材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迎接历史性转折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提高建材工业整体素质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主要途径。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对水泥工业作了重大战略调整。第一是对水泥工业进行“上大改小”,同时对地方小水泥采取“限制、淘汰、改造、提高”的方针;第二是国家修改了已经沿用了几十年的水泥检验标准,新出台实施的水泥检验标准同国际标准(ISO)接轨,提高水泥产品的质量档次,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和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水平。通过上述重大措施,势必在水泥市场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立窑水泥的市场空间日趋狭小,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水泥工业的整体格局将演变为大力发展大中型水泥熟料生产基地,立窑水泥厂逐渐淘汰或改建成粉磨站,促进水泥产品质量标准的提高,从根本上改变水泥工业的生产格局。
2006年4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609号)。提出了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总量控制,依靠发展促调整,通过调整促提高。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水泥工业由大变强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部门《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609号)精神,结合云南省实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水泥工业发展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云轻重工[2006]175号)。提出了云南省水泥工业发展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促调整,以调整促提高,控制总量,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大企业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拓展周边国家市场,实现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积极配合国家和云南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方针政策,促进昆明市建材行业的健康发展,云南远东银汞山水泥有限公司提出在富民县散旦乡散旦村委会关家营银汞山片区新建一条40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决策。
1.1.3地区水泥工业现状及建设的必要性
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是全国较早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的省份之一。自1995年5月第一条1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竣工投产以来,经过10余年来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快速发展,至2008年底,全省16个州市(8个民族自治州、8个行政市)已有12个州市建成投产1000t/d-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