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点】第5节-修辞及表达效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原卷版).pdf
【高考知识点】第5节-修辞及表达效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原卷版
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
第5节修辞及表达效果
常见修辞方法与表达效果
一、比喻
也叫譬喻、打比方.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
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运用比喻可以化陌生为熟悉,化深奥(的道理)为浅显,化抽
象(的事理)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
除常见的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种类外,要注意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
描述一个本体,叫博喻,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例如:
1/11
第1页共11页第1页共11页
【高考知识点】第5节-修辞及表达效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原卷版
①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象莲花,象海棠叶儿,象一挂
一挂的葡萄,也象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杨朔《画山
绣水》)
②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王蒙
《春之声》)
二、比拟
根据感情的需要,故意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或把抽象概念当作
人或物来描绘,这种“人物交融”的修辞方式叫比拟。比拟的修辞效果是:可以增加叙述的
形象性和生动性以及讽刺意味;有利于异乎寻常的感觉;可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捕捉它
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比拟分为两种形式。
1.拟人: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就叫拟人。运用
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描写事物的感情。如: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2.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叫做拟物。拟物又分为三
种情况。
⑴把人当作物来写。例如:
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老舍《龙须沟》)
⑵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如:
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
根发芽……(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⑶把抽象概念当作物来写.例如:
①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全集》第三卷)
②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
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一次,前进一步。失败是成功之母,
成功由失败堆垒而成.(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2/11
第2页共11页第2页共11页
【高考知识点】第5节-修辞及表达效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原卷版
例①中,把“公理”这种抽象概念比拟成能卖几块钱一斤的东西;例②中,把“失败”
比拟为“尼龙绳子”可以接起来,比拟为“金属梯子”可以焊上去,比拟为可以“堆垒”的东
西.
☆比拟同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摹拟,构成的客观基础是仿照性,是把拟体的特性“强加给本体,重在“拟;
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是打比方,构成的客观
基础是相似性,是以喻体喻本体,重在“喻”,本体和喻体一从一主,取比以明,本体可出
现,也可不出现,但喻体必须出现。
三、借代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
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
体来代替。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
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