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上半年运行情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泥上半年运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市水泥产量完成607.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5%。其中,市属企业水泥产量为521万吨,同比增长7.1%。散装水泥继续快速发展,散装总量达到350万吨,散装率58%。其中市属企业散装总量为282万吨,同比增长38%,散装率为54%,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散装量、率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综观上半年水泥行业运行的总体状况,可以概括为:变化大、困难多、成本增加快、发展趋势十分严峻,水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1、市场需求从强劲变为平稳,产品供给快速增长,供大于需的格局已经形成。上半年水泥市场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水泥需求相对减少,从水泥增长幅度看,水泥需求量约比上年同期增长7—9%,一季度增长高于二季度,呈前高后低的下滑走势。从供给看,水泥总供给受生产能力大幅增长的影响,水泥已出现供大于求。受需求平稳和供给快速增加的双重影响,水泥从春节前的市场宠儿变为为生存而战的苦斗者。32.5等级强度的水泥价格从年初的380元左右一路下跌到六月份平均不足240元。
2、企业面对多重压力,运行困难加大。首先,水泥产品成本压力巨大。煤价价格一路上涨,从去年同期每吨380元上涨到目前的每吨550元,每吨水泥成本净增加30元。其次,电力紧缺,今年峰谷电价调整和电价上涨,以及供电紧张,开工严重不足,每吨水泥承担的基本电费加大,电价因素每吨水泥增加电费支出约5—6元。再次,因公路超载整顿,运输价格合理回归,公路运输成本增加约40%。从水泥单位成本分析,每吨水泥石灰石占成本约30元(无矿山企业),煤炭约90元,电费约65元,其它原材料和机物料消耗、人工费用约50元,在不含折旧、财务费用的情况下,每吨的粗略成本已达到235元。如按增值税赋6%,销价240元,每吨赋税约15元。因此,熟料销价每吨200元,水泥每吨销价240元已跌破成本价,出现亏损也在必然。
3、开工严重不足,企业运行成本加大。入夏以来电力十分紧张,水泥企业是避峰让电的首选,大多数企业的生产处在半停工状态。由于开工不足,产量下降导致固定成本大幅上升。由于电力紧缺,企业花巨资建设的新型干法生产线、粉磨生产线成了摆设,一方面要归还银行的本息和募集资金时承诺的红利,另一方面折旧、人员工资支出增加都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六月份我市某重点企业因2500吨生产线刚投产就被迫停产,而老线开工又严重不足,当月就出现300多万的高额亏损。电力紧缺、市场不旺、花巨资改造后的生产能力如何发挥的矛盾,将在较长时间内困扰企业。
4、趋势严峻,是指由于宏观调控,水泥总供给快速增长,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上半年全省水泥增长9%,全市增幅5%,说明宏观调控对水泥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随新开工项目的减少和老项目的竣工,水泥的需求还将逐步回落。而另一方面,过快增长的生产能力却不断射放(电力紧缺地区差别较大),如安徽海螺,五月份又有二条日产1万吨的水泥生产线投产,新型干法窑不断投产已经改变了我国以立窑水泥为主的产业格局。由于前二年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了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发展,同时也延缓了机立窑的淘汰时间,形成了巨大的水泥生产能力。由于供求失调,水泥价格受到严重打压,价格出现非正常下跌。水泥已经进入高端竞争行业,步入结构调整的淘汰期。这个时期将以高技术淘汰落后工艺、低消耗淘汰高消耗、低污染替代高污染为显著特点。
全国水泥市场平均价格较前期相比略有上涨,幅度为0.15%。上涨的区域有天津、福建、江西南部,下跌的区域有江西北部和四川成都市场。西南地区价格继续下跌。成都市场在周边区域大幅下跌的影响下,价格也出现下跌,但下跌幅度小于周边区域,仅10元/吨。(中国水泥市场运行情况分析研究2010-5-29)
分析显示,2009年1~12月份,水泥市场逐渐见旺,产量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全国水泥产量16.46亿吨,同比增长15.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1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通过敏感性分析,我们认为,明年的水泥需求增长率在11%~13%之间。
结构调整成果辉煌
重庆市的水泥行业,无论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还是技术结构、规模结构等,都取得了很大成果。首先,重庆新型干法窑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速度在全国也少见,今年新投产的新型干法总量与去年相比翻了一番;其次,大企业迅速进入重庆,比如海螺、冀东、华新、台泥等;最后,淘汰落后,水到渠成。多数落后产能的企业觉悟很高,表示只要政策到位,将立即关闭淘汰。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第一,生产集中度偏低。目前,重庆企业的规模都不太大,任何一家企业想要对重庆市场的价格起主导作用,都还不具备实力。因此,重庆水泥市场还处在“春秋战国”时期。
第二,今年将面临具备30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