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新课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矛盾分析法 生产力 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人类思维和文化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 辩证否定观的实质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小结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综合探究: 学习目标: 1.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了解形而上学认识方法的局限性。 2.明确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根本对立。 一、比较三组材料老子和郭象、韩非和董仲舒、黑格尔和杜林言论有什么不同? 二、老子、韩非、黑格尔言论表达了什么思想?郭象、董仲舒杜林表达了什么思想? 三、“小鱼胜大坝”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四、有关部门在开发怒江谨慎态度说明了什么?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取得道的渠道要靠从天和地之中所领悟,而真正的道是随遇而安, 不拘规矩的 ,自然而随意。 ) 郭象则说:“万物独化”,“万物自生”,“独生而无所资借”,“突然自生”,“突然自死”,即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都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 第一组: 联系的观点 孤立的观点 第二组: 韩非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统治者应该“因时变法”。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所以,“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应当“尽如故”。 静止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第三组: 黑格尔认为,“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了矛盾,它才会运动。” 杜林认为矛盾,“不能归属于现实。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 否认矛盾的观点 承认矛盾的观点 老子、韩非和黑格尔的言论,表达了什么思想? 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的观点 郭象、董仲舒和杜林的言论又代表了 什么思想? 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观点 5、“小鱼胜大坝”的故事说明的哲学道理: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即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同时联系又具有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强加的。人们既不能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联系。 6、这一态度说明了: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尊重事物之间的联系;三是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 分歧之一 分歧之二 分歧之三 根本分歧 根本观点 联系的观点 孤立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全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小结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水滴石穿 3.物极必反 4.刻舟求剑 5.断章取义 6.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7.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8.涸泽而渔,杀鸡取卵 9.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10.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以上成语、俗语哪些属于辩证法观点,哪些是形而上学观点? 辩证法(量变) 形而上学(孤立) 辩证法(矛盾) 辩证法(矛盾) 辩证法(发展) 形而上学(静止) 形而上学(孤立) 形而上学(孤立) 形而上学(孤立) 辩证法(联系) 1、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坚持联系的观点 2、联系是客观的 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 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联系是多样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整体 部分 5、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性、有序性、结构优化 (1)掌握发展观的知识体系 (2)熟记发展观的考点知识 (3)理解相关考点的细节知识 发展的观点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发展的趋势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 4、发展的状态 量变和质变 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唯物辩证法的 实质与核心 矛盾 含义 斗争性 同一性 对立 统一 基本属性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相互吸引,相互联接。 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共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普遍性 特殊性 事事 有矛盾 时时 有矛盾 矛盾 皆有双方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事物矛盾的双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