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化学】2.2.3《化学平衡状态》课件(苏教版选修4)(1).ppt

发布:2019-04-09约1.08万字共7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学平衡状态 学习目标 1.了解可逆反应与非可逆反应的差异。 2.了解溶解与结晶的过程。 3.理解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4.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问题2:以生产或生活的实例说明为什么要研究化学平衡? 举出生活或生产中平衡的例子 问题3:从上表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注意:对于反应前后体系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在恒容恒温条件下,容器的压强不变,总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不能用压强和总物质的量来判断反应是否平衡 投料方式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A(g)+ 3B(g) 2C(g) 开始投入(mol):1 3 0 开始投入(mol):0.5 1.5 1 开始投入(mol):0 0 2 开始投入(mol):1 1 1 引自/kejian/kejian/sort0736/sort0765/sort0958/25712.html 1.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 密闭、低温是存放氨水的必要条件 (B)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C) 硝酸工业生产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 高NH3的利用率 (D) 在FeSO4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 2. 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 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 ② 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 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④ 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 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⑥ 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 ① ② (B) ② ⑤ (C) ③ ⑤ (D) ④ ⑥ 课堂练习 练习9.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A(气)+B(气) C(气) (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物质的量为   mol。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 mol,则x= mol,y= mol。  练习10.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 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 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 引自/kejian/kejian/sort0736/sort0765/sort0958/25721.html 化学平衡常数 我们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状态。那么,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究竟有多少反应物转化成了生成物,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系?请大家完成 P44页的问题解决。 计算一定条件下,不同起始浓度的二氧化氮或四氧化二氮进行反应,达到平衡后各物质平衡浓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计算同学们是否发现什么规律?其中浓度的指数与化学方程式有何关系? 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情况又如何呢?如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H2(g) + I2(g) 2HI(g),起始以及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所示。他们的浓度间存在何种关系? 讨论小结 C 第二单元 第三课时 交流与讨论 t2 V”正 = V”逆 V’逆 V,正 t3 V正= V逆 V正 V逆 t1 t(s) V(molL-1S-1) 0 平衡状态Ⅰ 平衡状态Ⅱ 增大反应物浓度 速率-时间关系图: 原因分析: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V正 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0 v t V(正) V(逆) 原平衡 V’ (正) V’ (逆) 新平衡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t 0 v V(正) V(逆) 原平衡 V’ (正) V’ (逆)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0 v t V(正) V(逆) 原平衡 V’ (正) V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