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卡改革政策解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公务卡改革政策解读 1.什么是公务卡? 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公务卡既具有一般信用卡所具有的授信消费等共同属性,同时也具有财政财务管理的独特属性。 2.为什么要推行公务卡改革? (1)传统现金支付方式下,单位财务人员从银行提取现金、保管库存现金以及单位工作人员预借现金、携带现金、办理报销手续等工作环节多,财务工作累、财务成本高、资金效率低、财务风险大、财务管理难。而使用公务卡结算,不需要财务人员从银行提取和保管现金,工作人员也不需要提前向单位借款,事后报销通过零余额账户直接还款,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现金支用方式下存在的问题。 (2)现行支付方式存在不足,难以解决现金支付问题,也给预算单位用款带来不便。推行公务卡结算报销方式,是对现金结算方式的替代,也是对现行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的补充和完善。 (3)推行公务卡改革,可以从源头上堵住违法违规漏洞,是当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防止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 (4)政府部门使用公务卡对整个社会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和辐射效应,对于减少社会现金流通、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能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通过银行卡在公务支出领域使用的示范效应,还可以进一步促进银行卡在企业商务和个人支付领域的使用,这有利于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 3.公务卡改革对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有什么意义? 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也必须看到,当前作为财务管理重要环节的现金支付和报销方式,已经落后于现代科技发展,成为制约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的重要方面。 一是效率低。单位财务从银行提取现金、保管库存现金以及办理预借款和报销等工作,环节多,成本高,风险大,效率低,同时也不安全、不卫生。 二是审核难。财务审核工作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财务人员很难审核报销人拿来的票据凭证是否真实合法,这也是虚假发票抵账等问题存在的制度和技术原因。 三是个人用款不方便。单位工作人员在参加会议、出差之前都要办理预借现金手续,回来后再办理报销,不仅用款不方便,有时候安全性也是很大的问题。而使用公务卡结算,既不需要财务人员从银行提取和保管现金,也不需要工作人员提前借款;既方便了工作人员用款,也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财务部门还可以监控支付的真实性和规范性,能够有效克服传统现金支用方式下存在的问题。可以预见,将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银行卡受理环境的逐步改善,传统的现金报销制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4.公务卡改革对于提高政府透明度、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有什么意义? 政府作为受全体纳税人委托管理国家资产和资源的主体,有责任向纳税人披露履行受托责任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但是目前预算执行中的现金支付行为,透明度差,而且违规问题较多,甚至诱发腐败问题。现行管理制度对流通中的现金支付缺乏有效的事前事中监管手段,管理还不够严格,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改革现金支付是打造“阳光财政”、“阳光政府”和“廉洁政府”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环节。在这种形势下,通过制度创新,在公务支出领域引进具有“雁过留声、消费留痕”特点的公务卡,替代现金结算,对于提高政府支出透明度、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5.我国公务卡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公务卡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公共财政改革方向,以公务卡及电子转账支付系统为媒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逐步实现使用公务卡办理公务支出,最大程度地减少单位现金支付结算,规范单位财务管理,强化财政动态监控,健全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6.对于需要通过单位自有资金报销的支出,可以使用公务卡刷卡消费吗? 原则上可以。除非单位财务部门有特别规定,否则持卡人进行公务消费时,预算内外资金和自有资金的支出都可以通过公务卡先刷卡支付,再进行财务报销的方式处理。 7.实行公务卡管理后,对于有事前审批要求的公务支出该如何处理? 实行公务卡管理,不改变单位涉及公务支出的有关内部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单位是否设置事前审批事项,由预算单位在内部管理规定中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对于有事前审批要求的公务支出,如购买机票前需填写乘坐飞机审批单等,在使用公务卡刷卡消费前,同样需要事先按相关管理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8.公务卡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何联系? 公务卡制度是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银行卡为支付结算和管理载体的现代财政支付管理制度,其支付、还款和动态监控都离不开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和操作体系,因此,公务卡制度是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基础的制度创新。同时,建立公务卡制度,不是简单地增加一种财务结算工具,而是要通过规范化的制度设计,使公务卡成为财政财务管理的新型工具和有效手段,进而使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