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变化考点解析 常红利》.pdf

发布:2016-01-02约2.02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 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变化考点解析 常红利 与2011 考研政治大纲对比,2012 考研政治大纲规定的考点变动的特点:总体上可以概括为 总量减少、局部调整、要求提高。相对于2011 年考研政治大纲来说,2012 年考研政治大纲 规定的五门课程的考点总量由2011 年的570 个左右减少合并为543 个左右。其中,《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由207 个减少合并为192 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由142 个减少合并为由140 个.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由122 个减少合并为114 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85 个减少合并为80 个。《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政治》 保持不变仍然为14 个。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新增考点(在考点上括号里面的是今年大纲新增加的) 1.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考点解析】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 作用的过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 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二是作 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正是依靠这种中介系统,实践主体和客体才 能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 展系统。 2.资本积累的本质(与后果)。 【考点解析】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 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 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 要组成部分,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 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 造者——无产阶级则只占有少部分社会财富。随着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即 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一极是多数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小部分。 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 源。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失业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 在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总额的扩大,在自然形式 上,每个劳动力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在价值形式上,不变资本部分日益增 多,可变资本在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从而资本有机构成得以不断提高。在资本 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的相对量的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 少,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3.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考点解析】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具有五个基 本特征:(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2 )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 的统治;(3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 )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 成;(5 )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这些特征集中体现了垄断资本主 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4. (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考点解析】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 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制度,从根本上说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矛盾,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新 制度不够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部 分。改革就是克服这些矛盾的最有效途径。从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第二,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第三,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 式和步骤。第四,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 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二、修改考点(考点上划横线的为今年考试大纲修改后的内容)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修改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 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考点解析】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14 世纪末15 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