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纸自会审常见问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图纸会审注意事项汇总
图纸会审工作首先应熟悉施工图、如: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详图、结构施工图、设备图等。
1、会审图纸综合归纳常见问题如下;
⑴尺寸、标高是否一致(建筑、结构);
⑵水、电、设备安装专业图之间、图号之间是否有矛盾;
⑶预留洞、预埋件是否错漏(各专业);
⑷构造作法是否交待清楚;
⑸材料选用是否合理,设计是否能满足质量要求;
⑹建筑图与结构图是否一致;
⑺标准图、详图是否正确;
⑻顶棚、墙面、墙裙、踢脚线、地面等装修作法是否协调(多数设计院均采用图集);
⑼门窗、构件的尺寸、规格、数量是否相符等。
2、熟悉图纸的方法及要领:
先粗后细:就是先看平,立、剖面图,对整个工程的概貌有一个轮廓的了解,对总的长、宽尺寸、轴线尺寸、标高、层高、总高有一个大体的印象。然后再看细部做法,核对总尺寸与细部尺寸。
3、图纸会审时应审查以下问题:
(1)建筑部分:建(构)筑物平面布置在建筑总图上的位置有无不明确或依据不足之处 ,建(构)筑物平面布置与现场实际有无不符情况等。
(2)先小后大: 首先看小样图再看大样图,核对在平、立、剖面图中标注的细部做法与大样图的做法是否相符;所采用的标准构配件图集编号、类型、型号与设计图纸有无矛盾;索引符号是否存在漏标;大样图是否齐全等。
(3)先建筑后结构: 就是先看建筑图,后看结构图;并把建筑图与结构图相互对照,核对其轴线尺寸、标高是否相符,有无矛盾,杏对有无遗漏尺寸,有无构造不合理之处。
(4)先一般后特殊: 应先看一般的部位和要求,后看特殊的部位和要求。特殊部位一般包括地基处理方法,变形缝的设置,防水处理要求和抗震、防火、保温、隔热、隔音、防尘、特殊装修等技术要求。
(5)图纸与说明结合: 要在看图纸时对照设计总说明和图中的细部说明,核对图纸和说明有无矛盾.规定是否明确,要求是否可行,做法是否合理等。
(6)土建与安装结合: 当看土建图时,应有针对性地看一些安装图,并核对与土建有关的安装图有无矛盾,预埋件、预留洞、槽的位置、尺寸是否一致,了解安装对土庄的要求,以便考虑在施工中的协作问题。
(7)图纸要求与实际情况结合:就是核对图纸有无不切合实际之处,如建筑物相对位置、场地标高,地质情况等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对一些特殊的施工工艺施工单位能否做到等。
地基与基础
PHC管桩
设计桩顶标高与现场自然地面标高较接近时,现场宜回填砂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50cm,以保证桩机行走不会损坏已施工工程桩。
回填施工场地若使用了较多的块石,应建议对回填区进行探桩处理,并明确探桩深度。
焊接接桩宜改为CO2气体保护焊自然冷却5分钟后再继续施工;
施工顺序宜为:施工前先进行试桩,然后继续进行工程桩施工,待工程桩施工结束后再进行静载试验。
存在地下室的工程,桩顶标高位于地面以下较深处,施工过程宜请相关单位提前确认静载检测桩,以便加配管桩至地面。
冲(钻)孔灌注桩
工程桩正式施工是否等静载试验结束后开始?
取芯孔、超声波检测预埋管用后应进行封闭或灌芯,并应有相应的设计变更。
通常加劲箍采用Φ14,如果为围护桩加劲箍,更应变更为Φ16~18。才能确保钢筋笼吊装刚度要求。
该建议应考虑在吊筋中增设加吊筋,伸至自然地面与机台焊接,以便钢筋笼固定,同时预防浇注桩身砼过程中钢筋笼上浮
孔顶标高距地面较深时,建议砼超灌高度3D,以确保浇注砼桩身质量
孔顶标高距地面较深时,施工后留下较长的空孔,容易破坏场地承载力,同时影响邻桩开孔施工,容易出现桩位偏斜,串孔等质量缺陷。建议在灌注完毕后立即采用碎石回填,采用碎石回填主要是为了保证桩顶的质量,灌注桩浇筑后桩顶容易离析,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采用碎石填充,避免出现砂浆桩头的缺陷。
灌注桩工程应杜绝施工现场采用自拌混凝土,应采用商品混凝土。
存在地下室的工程,桩顶标高位于地面以下较深处,施工过程宜请相关单位提前确认检测桩,需将桩顶延长至自然地面,钢筋笼也应相应加长。
基础
承台的防水施工范围是否明确。
底板马凳、大承台钢筋支撑架(承台面有钢筋网)应明确;
预留洞、集水井建筑与结构定位、尺寸是否一致
砌体基础是否设置了水平防潮层
钢筋级别问题(一些工程的基础承台配筋直接套用图集,而图集上的钢筋级别往往都是一二级),尽量避免同一直径钢筋有两个级别。
主体结构
设计钢筋为Ф6,因市场原因建议改为Ф6.5;
建筑物转角处的楼板有无双层配筋或增配放射性钢筋。
剪力墙结构外墙尽量采用止水螺栓加固。
电渣压力焊宜用于14mm以上钢筋且上下筋级别相差不超过两级,否则焊接质量难控制;
部分结构梁标高降低,剩下部分用是否用同标号素砼填平。
梁柱砼等级相差级别数,尽量避免柱头单独浇筑。
保护层能否采用花岗岩垫块;
建筑墙体位置是否与结构梁位置相符;
结构总说明中墙体拉结筋间距是否与砖模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