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吸附与离子交换.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5章 吸附与离子交换 Absorption and ion exchange 5.1 吸附 5.2 离子交换 6. 离子交换技术的应用 软水和去离子水的制备 水的软化机理 R—Na+ + Ca2+、Mg 2+ = R—Ca2 + 、 Mg2 + + Na + 水的软化工艺过程 原水(自来水、井水、山水等)→Na型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软水 去离子水的制备原理 R—H+ + R—OH- + MeX = R—Me + + R—X - + H2O 去离子水制备工艺过程 原水→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混合床→去离子水 一价离子之间的交换:zA=zB=1 二价与一价离子的交换:zA=2,zB=1 (2)复杂系统的离子交换 分离因子定义: (3)影响选择性系数的因素 交联度对离子交换树脂的影响很大。 反离子的特性的影响。 溶液浓度的影响。 温度影响。 例6-3 用含20%(质量分数)NaNO3的HNO3溶液再生H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当通入足够多的酸溶液之后达到平衡,树脂中反离子有10%为Na+离子所交换。问再生用酸溶液中HNO3的浓度是多少?已知溶液的密度为1030kg/m3,选择性系数K Na+,H+=1.56。 4.离子交换动力学和质量传递 nR-H + Mn+ = Rn-M + nH+ 外扩散:溶液中的离子扩散到树脂表面; 内扩散:待交换离子在树脂相内部扩散; 离子进行交换; 交换下的离子,经内扩散,到达树脂的表面; 被交换下的离子,穿过膜,扩散到溶液中。 稀的外部溶液(≦0.01mol/L):外扩散起决定作用。 浓的外部溶液(≧0.1mol/L):内扩散起决定作用。 溶液(0.01~0.1mol/L):外扩散和内扩散控制。 影响外扩散速度的因素 离子浓度:离子浓度越大,外扩散速度越大。 温度升高一度,外扩散速度增加3~5%; 搅拌速度越快,外扩散速度越快; 树脂颗粒越小,外扩散速度越快。 影响内扩散速度的因素 离子浓度:离子浓度越高,内扩散速度越大。 温度升高一度,内扩散速度增加4~8%; 离子半径与电荷:阳离子每增加一个电荷,内扩散速度降低10倍;阴离子每增加一个电荷,内扩散速度降低7~8倍; 树脂颗粒越小,内扩散速度越快。 交联度:交联度增大,内扩散速度降低,交联度减小,内扩散速度增加。 交换容量:内扩散速度随交换容量的增加而降低。 交换基性质 弱酸、弱碱型树脂,性质对内扩散速度影响较大, 强酸、强碱型树脂,性质对内扩散速度影响不大。 控制步骤的判断: Helfferich数(He) Vermeulen数(Ve) He=1,膜扩散与颗粒扩散同时作用; He1,膜扩散控制; He1,颗粒扩散控制。 Ve0.3,颗粒扩散控制; Ve3.0,膜扩散控制; 0.3Ve3.0,膜扩散与颗粒扩散同时作用。 5.离子交换过程的设备与操作方式 搅拌槽 流化床 固定床 移动床 间歇式 半连续式 连续式 逆流再生固定床 再生液饱和程度 特点:⑴ 再生效果好,耗量可降低20%以上 低 ⑵ 出水水质明显提高 ↓ ⑶ 原水水质适应范围扩大,对硬度较高原水仍能保证出水水质 中 ⑷ 再生废液中再生剂有效浓度低 ↓ ⑸ 工作交换容量提高 高 ⑹ 操作较复杂 从而使底部再生效果好及剂量低等 (以H型树脂与含钠盐进行交换为例,即能降低钠的泄漏) 例:水中少量挥发性有机物可以用吸附法脱除。通常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机物。现有含少量丙酮(1)和丙腈(2)的水溶液用活性炭处理。Freundlich和Langmuir常数已知。对小于50mmol/L的溶质浓度范围,给出公式的绝对平均偏差。已知水溶液中含丙酮40mmol/L,含丙腈34.4mmol/L,操作温度25oC,使用上述方程预测平衡吸附量,并与实验值比较。实验值:q1=0.715mmol/g,q2=0.822mol/g,q总=1.537mmol/g。 4.吸附分离设备与操作方式 吸附操作方式 静态吸附 使废水与吸附剂搅拌混合,而废水没有自上而下流过吸附剂的流动,这种吸附操作叫静态吸附。 动态吸附 废水通过吸附剂自上向下流动而进行吸附。 吸附设备 (1)吸附搅拌槽: (2)固定床:吸附剂在床中是固定的,废水自上而下流过吸附剂。 单床式、多床串联式、多床并联式。 按水流方向又可分:升流式与降流式。 (3)移动床:接近饱和的吸附剂从塔底间歇排出,每次卸出总填充量的(5~20)%,同时从塔顶投加等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