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与面临的挑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表1 四个直辖市的比较(2010年) 主要内容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 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背景 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及进展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的背后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困局与前景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 人民币尚不可自由兑换,但人民币走向“可自由使用”趋势明显。 第一,跨境贸易结算迅速增加。2010年跨境贸易金额高达5063亿元,占中国外贸总量的2.5%,目前已占到5%。 第二,更多国家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如:双边本币互换协议;30多家境外机构(包括多家央行)已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全球的投资者愿意持有某种货币并在某个市场投资,主要考虑的是安全、收益、市场深度和流动性。这表明人民币完全有成为国际储备资产的潜力。 第三,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活跃。在上海,人民币在岸市场,2010年银行间外汇交易总额达4.36万亿元;在新加坡、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NDF交易活跃;在东南亚、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人民币现金兑换业务较快增长。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 第四,境外人民币存款迅速攀升。截至2011年5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5488亿元;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金融机构已开始吸收人民币存款。人民币债券发行增多,2011年6月底,香港累计发行人民币债券1186亿元,预计将有更多境内机构到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 第五,外国对华投资规模位于世界前列,而且上升趋势明显,2010年流入量达1057亿美元。这意味着国际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增多。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贷款也以较快速度增长。 第六,QDII和QFII规模双双扩容,在2010年分别达到585亿元、138亿元;而获QFII与QDII资格的金融机构在2010年也分别达到98、88家。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背景 本次危机充分暴露了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致命缺陷——美元的发行缺乏有效的约束,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 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如扩大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篮子,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但举步维艰。 中国要避免美元陷阱和美国主导的现实金融世界对本国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是迫不得已的追求。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在不受自己无法控制的外部条件严重束缚的情况下设定自己的时间表的良策。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背景 当今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首先在于战略布局,在于在追求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长期过程中,推动国内各种制度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开放、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并在此过程中推动创造稳定的国际货币环境。 当然,如果人民币能成为国际主要货币之一,和欧元等其他储备货币一起,与美元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则是有助于从制度层面消除世界经济失衡的货币基础 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中国如果能与亚洲各国实现各种有效的货币与金融合作,寻求创建区域内的汇率稳定机制和区域性货币,对亚洲和世界经济发展来说,同样是件好事。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及进展第一步:人民币出境 境内人民币流出渠道主要有四个方面: 出口贸易结算;央行货币互换;在香港每人每天可以兑换两万元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 2009年7月,一项允许上海和广东两省四城市与港澳和东南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项目”启动。 2010年6月扩大了试点项目,允许内地另外18个省的365家企业和任何国家(地区)之间进行人民币结算。此外,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范围也从原来仅覆盖货物贸易,扩大到服务贸易和其它经常账户交易。 2010年12月,获准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内地出口企业从365家扩大至67359家。 2011年8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从试点的20个省(市、自治区)扩大至全国。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及进展第一步:人民币出境 小结: 截至7月底,今年全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已超过1.1万亿元,占到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5%。 考虑到市场的潜在需求,可以期待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将极速上升,3年内有望达到进出口总额的30%,这意味着人民币或在2013前成全球3大贸易结算货币之一。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及进展第二步:人民币海外流通 香港银行业2004年年初开始吸纳人民币存款。最初两年主要是散户、利息低增长慢。 2009年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动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再上一个台阶。最初阶段人民币交易寥寥,因资金用途受限,包括:零售客户(进行人民币存款和人民币债券交易)、企业(用于交易结算),以及存款机构(用于吸引存款)。 自2010年中期以来,央行与中银香港对人民币清算协议进行了修订,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速。根据修订后的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