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汇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中共阜南县委 阜南县人民政府
2014年9月29日
各位领导: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阜南县紧紧围绕“规模、结构、转化、合作”八字方针,着眼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目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抓规模壮大,扩基地。目前我县已建立了4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20万亩优质水稻、20万亩无公害蔬菜、60万亩速生丰产林、2万亩晚秋黄梨、6万亩杞柳、15万头肉牛、40万只肉羊、120万头三元杂交猪、300万只水禽生产基地。生产基地的扩大,为农产品加工转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2.抓龙头企业,促带动。重点打造阜南经济开发区、黄岗柳编功能区两个年产值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集群。全县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39家、县级龙头企业14家,涵盖农林牧、种养加等。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有阜南柳编工艺品协会和沪千人造板公司等7家企业。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4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加工产值33.7亿元,同比增长22%。
3.抓主体培育,创品牌。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20家,增长15%;注册家庭农场85家,增长13%;获批农业部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土地流转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全县共流转土地62万亩,流转率为44.2%,其中流转土地50亩以上的农户3053户,户均流转87亩。认真做好商标注册,已认证农产品商标8个,“郜台”、“淮河”商标被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蒙洼”牌被认定为阜阳市知名商标,会龙辣椒、黄岗柳编为国家地理商标。全县认证蔬菜、食用菌、麻油等绿色食品8个。
4.抓结构调整,求特色。以柳编、蔬菜、黄梨、食用菌这四大特色产业为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初步形成“东柳、西菜、南菌、北梨”的产业格局。目前我县一村一品发展有种植、养殖、加工三个类型,黄岗柳编特色产业镇、会龙蔬菜产业镇为全国特色产业乡镇,郜台乡刘店柳编特色产业村、赵集镇刘集蔬菜产业村为省级特色示范村,市级特色产业示范村16个,特色乡镇村所生产的农产品商品率和销售率都在95%以上。
5.抓市场建设,搭平台。今年投资2000余万元在会龙镇新建农业部定点蔬菜批发大市场,建有综合用房6000平方米、交易区6万平方米,配备检测、交易信息等设备,为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交易平台。目前已建成的有阜南物流大市场、阜阳黄牛大市场、黄岗柳编大市场,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
6.抓项目建设,强基础。今年1-8月份,完成各类农业投资5.5亿元,其中水利工程完成投资1.7亿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6500万元,畜牧项目2.1亿元,土地治理项目8515万元,林业项目250万元,农业项目1400万元。实施农业招商项目35个,到位资金2.1亿元,同比增长15%。目前项目建设总体情况进展良好。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农业产业链条依然较短,尤其缺乏精深加工企业;二是龙头企业较少,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只有2家;三是农产品交易市场档次不高,设施简陋,交易的大多是初级产品;四是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待加强,在市场上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不多;五是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融资渠道窄,融资门槛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企业规模扩张、转型升级。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步打算
1.明确方向,坚定产业化发展信心。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接二连三”、三产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思想观念的更新,进一步坚定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理清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谋划发展举措,精心组织实施,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上水平、上台阶。
2.围绕特色,做大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根据我县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在提高粮食单产、改善粮食品质、稳定粮食总产的基础上,种植业上主攻杞柳柳编、辣椒蔬菜、晚秋黄梨和食用菌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区域,科学确立主打品种,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标准化生产,逐步实现整乡整村推进,努力做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提高优质化率,为农产品转化加工提供充足优质原料。力争到2020年,栽植杞柳10万亩;蔬菜稳定在5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达到30万亩;晚秋黄梨10万亩,其中绿色功能梨达到5万亩;食用菌发展到3万亩。在养殖业上,重点发展肉牛、肉羊、家禽和生猪产业,力争到2020年,黄牛养殖量达到20万头、山羊150万只、家禽1000万只、生猪200万头。
3.培育龙头,主攻农产品加工转化。在积极争取上级有关扶持政策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拟出台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意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