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车站间隔时间标准及其查定办法.docx

发布:2019-03-28约5.51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 1 车站间隔时间标准及其查定办法 1、车站间隔时间 车站间隔时间是列车间隔时间的一种。列车间隔时间包括列车在车站的间隔时间(简称车站间隔时间)和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简称追踪间隔时间)。 车站间隔时间是车站办理两列车到达、出发或通过作业所需要的最小间隔时间。 “车站间隔时间标准”一般由实际写实、测查、综合分析后确定。 2、车站间隔时间查定的要求 ⑴ 查定列车间隔时间,应遵守有关规章的规定及车站技术作业标准,根据现行的机车类型、列车重量和长度标准,保证行车安全和最好地利用区间通过能力。 ⑵ 每—个车站的车站间隔时间,应分别对其每一个邻接区间进行查定。 ⑶ 列车间隔时间一般按货物列车查定。但在仅有旅客列车而无货物列车的区段,应按旅客列车查定;在旅客列车多于货物列车的区段,应分别按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进查定。 ⑷ 车站间隔时间由各铁路局负责组织查定。各种类型的车站间隔时间的数值,应以图表表示。该图表应表示出车站配线图、信联闭设备情况及车站办理列车到达、出发和通过作业的程序和时间。并据此填制车站间隔时间汇总表。(表7-7) 3、车站间隔时间类型 车站间隔时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⑴ 相对方向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τ不),是由某一方向的列车到达车站时起,至相对方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该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分为两种形式:一列停车一列通过,如图8-1(a);两列均停车,如图8-1(b)。 图 8-1 相对方向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由下列因素组成: ① 先到列车到达后.车站为对向列车准备接车进路,开放信号机等待时间(t作业); ② 对向列车运行通过进站距离(L进)(如图8-2所示),所需要的进站时间(t进)。 图8-2 ·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τ不)如图8-2,以下式计算: τ不=t作业十t进 L进 =t作业十0.06———— V 进 0.5l列+l制+l进 =t作业+0.06————————+l确 (min) V 进 式中 1列——列车长度(m); 1制——列车的制动距离或由予告信号机至进站信号机的距离(m); 1进——由进站信号机至车站中心线或到达场中心线间的距离(m); V进——列车的平均进站速度(km/h), t确——司机确认信号显示状态时,列车所运行的时间,可取0.1min; 0.06——将km/h化成m/min的系数。 ·车站进站信号机前的制动距离(l制),按下列规定: ① 在设有予告信号机的车站,1制 的值等于予告信号机与进站信号机之间的距离,如图8-3。 图8-3 ② 在未设有予告信号机的车站,1制的值等于按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应装设予告信号机地点与进站信号机之间的距离,如在进站信号机外方有长大上坡道时,应按牵引计算规定的制动距离,但不少于500m 。 ③ 在设有自动闭塞的线路上,1制的值等于进站信号机与进站信号机前方第—个通过信号机之间的距离,如图8-4。 图8-4 ⑵ 会车间隔时间 会车间隔时间(τ会),是自列车通过或到达车站时起,至该站向原区间发出另一对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分为两种形式:一列停车一列通过,如图8—5(a);两列均为停车,如图8-5(b)。 (a) (b) 图 8—5 会车间隔时间各项作业程序例图见8.13。 ⑶ 同方向列车连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连发间隔时间(τ连),是自列车到达或通过前方站时起,至由车站向该区间发出另一同方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分为下列四种形式: ① 两列车在前后两站均为通过,如图8-6(a); (a) (b) (c) (d) 图 8-6 ② 前一列车在前方站停车,后一列车在后方站通过,如图8-6 (b); ③ 前一列车在前方站通过,后一列车在后方站停车,如图8-6(c); ④ 两列车在前后两站均为停车,如图8-6(d)。 · 图8-6(a)和8-6(b)形式的连发间隔时间由两部分组成: ① 前后两站办理作业所需要的时间(t作业), ② 后—列车通过后方站进站距离(L进)的时间(1进),如图8-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