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本量利分析法的局限性.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财会经济 《经济师》2007 年第 5 期
试 论 本 量 利 分 析 法 的 局 限 性
●吴万锋
摘 要 :文章从本量利分析法的四个假设前提入手 ,从六个方面分 适用 。
析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指出了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应用 二、本量利分析法以“产销平衡”作为基本假设值得商榷
其他分析技术 ,从动态的角度去研究企业各因素的实际变动情况 , 以适 在构建线性本量利分析的理论体系中,推出设定“产销平衡”假设
应变化了的新情况 , 以免决策失误 。 的原因在于使本量利分析与成本计算法无关 ,而事实上是难以做到的。
关键词 :本量利 分析 局限性 由于产量的变动会影响到生产成本的高低 ,而销量的变动则影响到收
中图分类号 :F234 . 2 文献标识码 :A 入的多少及销售成本的多少 , 因此 ,有了产销平衡假设 ,就可以使收入
文章编号 :1004 - 49 14 (2007) 05 - 154 - 02 与成本相互配比,而不管其是生产成本还是销售成本 。自然成本也就
只需要考“销量”因素 ,而不需考虑“产量”因素 。也就是说 , 只要产销平
( )
本量利分析 CV P 分析 是成本 —业务量 —利润关系分析的简称 , 衡 ,存货计价不论是完全成本法 ,还是变动成本法 ,本量利分析的结果
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 , 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式来揭 应是一致的。如果是产销不平衡 ,就有必要进行完全成本法下的本量
示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销售量 、单价 、销售额 、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 利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下的本量利分析分别研究。在已构建线性本量利
规律性联系 ,为会计预测 、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 分析的理论体系中,正是如此做的。
分析方法 。早在 1904 年美国就已经出现了有关最原始的本量利分析图 无论存货是按完全成本法计价 ,还是按变动成本法计价 ,收入与销
的文字记载 。上世纪 50 年代以后 ,本量利分析技术在西方会计实践中 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均不受影响;但对存货销售成本及期间费用的
得到广泛应用 , 其理论 日臻完善 , 成为现代管理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 计量就有很大的不同,根据“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 期间费用 = 利润”
分 。80 年代初 ,我国引进了本量利分析理论 ,它作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便可知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下 ,利润就会不一致 。因此 , 只要在某种
的一项有效措施 ,可以为企业的预测和决策提供十分有用的资料 。借 假设下 ,两种成本法下确定的销售成本及期间费用之和一致 , 自然其本
助于这种方法 ,企业可以预测只有销售多少数量的产品才能保本 ,或者 量利分析的结果就与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无关 ,而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
预测在一定的销售数量下能获得多少利润 ,或者要获得一定的利润 ,必 能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
须销售多少产品才行 , 以及为了扩大销售数量 ,必须把产品的单价降为 在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中,有关分期损益的关系分析 ,
多少等 。正是由于其主要两部分内容 :盈亏平衡分析和实现 目标利润 往往是通过一个特殊例子的计算对比,便得出了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 当
分析 ,打破了传统会计对成本 、业务量 、利润三者间关系的认识 ,开辟了 产量与销量相等时 ,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的营业净利润也相等 。也就是
一条崭新的分析本量利关系的思路 , 因而受到广大经营管理人员青睐 。 说 ,有了产销平衡假设 ,两种计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