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把液体倒进水里..doc

发布:2017-01-04约2.7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把液体倒进水里 【学情分析】 《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四课。本课在学生已知液体形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把液体倒进水里,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现象,从而多侧面多角度的认识液体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液体在水中也有沉浮现象。 知道有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有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里。 过程与方法 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 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制作鸡尾酒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知道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溶于水。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导入是从回顾对“固体放入水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开始的,结合学生的前概念,把它巧妙的迁移到新的问题上来,是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迁移,学生会产生“液体倒进水里会不会像固体一样”的问题。这也正好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教学内容相交融,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在探究环节,教师巧妙的在教学情境下设计了几项任务一、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二、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三、综合探究,四种液体倒在一起的情况,这里每一个环节都采用了“作出猜测——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交流总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人人亲自经历动手做的过程,在直接经验上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最后在扩展环节,一曲萨克斯风把学生带进了鸡尾酒的世界,让学生着实当了一回调酒师。在学生“调酒”和“评酒”“夸酒”的环节,再一次对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以及混合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体验。 最后的总结是在激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中结束的。这样的设计,更好的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索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食用油、水、蜂蜜、红酒 试管、试管架、记录单、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布置让学生带自己想研究的液体。 (各色饮料、果汁、彩色颜料等) (一)、谈话导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引入探究的主题 1、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把固体放进水里,会出现哪些现象? 2、学生自由发言 (可能谈到有的沉、有的浮,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会变色等等) 3、师:在前面的探究过程中我们是把固体放进水中,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那么,如果我们把液体也倒进水里去又会怎样呢?大家想不想来研究这个问题?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把液体倒进水里》) (二)、探究液体在水里的沉浮 1、师:这儿有三种液体,分别是:食用油、蜂蜜和红酒,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将它们分别倒入水中会怎样?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学生的猜想可能分为:油会浮在水上,蜂蜜会沉,红酒会使水变色,有酒味,油浮在水上、蜂蜜和红酒沉在水底。等等 3、师:你们猜想了这么多的可能性,我们需要怎么来验证呢? (动手试验) 4、师:老师建议同学们先不要急于动手做,先来说说做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交流后,出示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1)、注意每个试管上的标签,不要把液体搞混了。 (2)、将液体倒入另一个试管时,要沿试管壁慢慢倒入,不要倒在外面。 5、学生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 6、汇报实验现象。 组一:(展示本组记录)你们组猜想的什么? 实验现象呢?和之前的猜想有什么不同? 实验中有什么收获? 组二:(展示本组记录) 师:第二个发言的组,要增加难度了。请在说出猜想和结论时,用你的语言给我们再现一下液体倒进水的过程,好吗? 实验中有什么收获? 7、教师相机小结。 (三)、探究液体在水里的溶解 1、通过前面的试验,我们得出:红酒能溶解在水里,油和蜂蜜不能溶解在水里。油和蜂蜜真的不能溶解在水里吗?能还是不能?想想看有什么简单可行的办法吗? 2、学生发言。(说出方法和猜想) 3、师:板书“搅拌”,搅拌后会怎么样? 4、学生分组实验,用吸管搅拌。(教师强调,搅的时候轻一些,以防把试管搅破了) 5、交流试验现象。搅拌之后有什么变化?能不能溶解呢?说明什么?(搅拌可以加速溶解)看来我们以后想快速的喝到甜甜的蜂蜜水,得怎么做呀? 6、谁能对比固体在水中的情况来给大家小结一下前面的实验?(师同步板书知识点) 四、综合探究。 1、师:如果把这三种液体都倒进一杯水里,会怎样? 2、学生说猜想。 3、师: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来试试看。 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提出两点要求) 实验要求:(课件呈现) (1)、在一个空试管中按照蜂蜜→水→红酒→油 的顺序倒入液体,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注意请沿试管壁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