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凸缘圆筒形工件的首次拉深模课程设计详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题目名称:无凸缘圆筒形工件的首次拉深模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 年 月 日
无凸缘圆筒形工件的首次拉深模
摘 要:本文介绍了成形过程,经过对的生产、零件质量、零件结构以及使用的分析将其确定为件用方法完成零件的加工,且简要分析了坯料形状、尺寸,排样、裁板方案,拉深次数,工序性质、数目和顺序。进行了工艺力、压力中心、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并设计出模具。具体分析了模具的主要零部件(如凸凹模、卸料装置、拉深凸模、垫板、凸模固定板等)的设计,冲压设备的选用,凸凹模间隙调整和编制一个重要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列出了模具所需零件的详细清单,并给出了合理的装配图。 零件名称:盖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Q235 材料厚度:1mm
(一)冲压件工艺分析
此工件为无凸缘圆筒形件,要求外形尺寸,没有厚度不变要求。此工件的形状满足拉深的工艺要求,可用拉深工序加工。
工件底部圆角半径Rt=8mm,大于拉深凸模圆角半径Rp4~6mm(首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Rd=6t=6mm,而Rp=(0.6~1)Rd=4~6mm,R>Rp),满足首次拉深对圆角半径的要求。尺寸都为IT14级,满足拉深对工件公差等级的要求。
Q235钢的拉深性能较好。经过对制件工艺性分析,工件适合拉深成形。故采用单工序拉深模在单动压力机上拉深。
总之,该工件的拉深工艺性较好,需进行如下的工序计算,来判断拉深次数。
1、计算毛坯直径D
如后图1所示。h=(12.85-0.5)mm=12.35mm,d=(69.53-1)mm=68.53mm。工件的相对高度h/d=12.35/68.53=0.209。根据相对高度从冲压简明设计手册查得修边余量Δh=2mm。
由参考文献[1]表4.2序号1,查得无凸缘圆筒形拉深工件的毛坯尺寸计算公式为
D=
将d=68.53mm,H=h+Δh=(12.35+2)=14.35mm,r=(8+0.5)=8.5mm代入上式,即得毛坯的直径为
D=mm=89.889mm
取毛坯的直径为90mm。
2、判断拉深次数
工件总拉深系数 m总=d/D=68.5mm/90mm=0.7611。毛坯的相对厚度t/D=1mm/90mm=0.011
用参考文献[1]式(4.27)判断拉深时是否需要压边。因0.045 (1-0.76)=0.01025,而t/D=0.011>0.045 (1-0.76)=0.01025,虽然如此,但仍加压边圈。
由相对厚度可以从参考文献[1]表4.8中查得首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m1=0.52.
因m总>m1,故我所负责的范围内,工件只需一次拉深。若是需要多次拉深成形,那么对每次拉深都需要重新计算拉深直径,以满足拉深次数的要求。
3、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
由于该制件的毛坯及各工序件均为轴对称图形,而且只有一个工位,因此压力中心必定与制件的几何中心重合。
图1工作步骤简图?
1-毛坯;?2-第一次拉深;?3-第二次拉深;?4-最后一次拉深;?
(二)确定排样裁板方案及材料利用率计算
1、排样方式的确定
由于毛坯直径比较大,采用有废料排样;考虑操作方便,排样采用单排。
2、搭边值的确定
由参考文献[2]表19.1-18可得:条料沿边a=1.5,工件间a1=1.5;条料进距h=D+ a1=90+1.5=91.5;条料宽度b=D+2a=90+3=93。
3、材料利用率
由参考文献[2],板料规格选用热轧钢板1.0mm×750mm×1500mm。
若横裁,则
裁板的条数 n1 =A/b=1500/93=16(条),余12mm
每条零件个数 n 2 =(B-a1)/h=(950-1.5)/91.5=10(个),余33.5mm
零件总个数n总= n1× n2 =16×10=160(个)
材料利用率η=(n总πD2)/(4×A×B)×100%=(160×3.14×90)/(4×750×1500)=90.432%
若用纵裁,则
n1 =B/b=950/93=10(条),余20mm
n 2 =(A-a1)/h=(1500-1.5)/91.5=16(个),余34.5mm
n总=160个,所以横裁、纵裁的零件总数一样,横、纵裁皆可。材料利用率为90.432%。排样如图所示。
图2排样图?
(三)确定工艺方案
本工件首先需要落料,制成直径D=90mm的圆片,然后以D=90mm的圆板料为毛坯进行拉深,拉深成内径为、内圆角R=8mm的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