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云冈矿8煤层设计..docx

发布:2017-01-26约3.1万字共6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带区基本开采条件1.1 带区概况采(盘)区或带区位置、边界、开采范围,与邻近采(盘)区或带区关系,采(盘)区或带区开采煤层产状,可采层厚度等,采(盘)区或带区地质构造,采(盘)区或带区水文地质条件。803带区是矿井首带区,井上位置:位于工业广场东北部,地表为农田,无其它建筑物,无常年地表水系。井下位置:西部东部井田边界为界,西部以801带区与803带区带区边界煤柱为界,附近无其它工作面或采空区。开采深度为 1065~1125米之间。带区走向长度2280m,倾斜长度约1400m。运输大巷位于1075水平,回风大巷位于1075水平。可采煤层8#煤层,8#煤层厚2.8m,倾角2.5°左右,属于近水平煤层。本带区有俩条断层,一条落差2.9m,另一条落差10.7m。本区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系。井田内最大的河流为十里河,由西向东横穿井田中部。十里河发源于井田西部左云县常凹村一带,经左云出小站进入大同平原,汇入御河,注入桑干河,河流全长75.9公里,流域面积1185平方公里。上游河床宽约50米,中游宽约200米,下游宽达500-600米,坡度1-2‰,一般流量0.5-2.0立方米/秒。井系多出露于十里河附近,为第四系孔隙水及砂岩裂隙水,日出水量为300 m3/h。带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1.2 煤层地质特征井田地处大同煤田东北角,侏罗系赋煤区北端。古生界含煤岩系基底为寒武系,其上依次赋存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侏罗系下统永定庄组,中统大同组、云冈组;白垩系下统左云组,上统助马堡组;第四系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大同组为主要含煤地层。8号煤层总体比较稳定,厚度平均2.8m,煤层距地表169—238m,简单无夹石11号煤层:以十里河为界,主要赋存在矿井北部,平均2.08m。煤层距地表190—340m,结构简单,部分含1层夹矸,偶见2层者。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12号煤层:以十里河为界,主要赋存在矿井南部,上距11号煤层平均近12m。南部大部与12-2号合并。厚0—13.83m,平均7.08m。煤层距地表205—350m,结构一般简单,部分多含1—2层夹矸,有多至3、5层者。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本设计矿井主采8号煤层。1)瓦斯:井田内瓦斯含量较高,各煤层瓦斯含量一般小于10m3/t,但8号煤层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5 m3/min,设计按高瓦斯矿井考虑。2)煤尘:经鉴定,本井田设计开采的煤煤尘爆炸指数平均为25.3%。设计按有煤尘爆炸危险考虑。3.地温井田内地温仅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井田平均地温为20.67°C 。2 带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1 带区储量计算本设计只对8号煤层803带区进行开采设计,本次储量计算是在精查地质报告提供的1:5000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计算的,储量计算可靠。井田范围内的煤炭储量是带区设计的基本依据,煤炭工业储量是由煤层面积、容重及厚度相乘所得,其公式一般为:Zg=S×M×γ 式2-1式中,Zg——矿井的工业储量;S——井田的水平面积,20.02km2;M——煤层的厚度,8号煤层厚度为2.8m;γ——煤的容重,8号煤层1.3t/m3。对于8号煤层:Zg=S/cosα×M×γ=20.02×2.8×1.3=72.87Mt2.2 带区生产能力本井田交通方便,通信快捷,水源充足,电源可靠,劳动力丰富,建材供应充分,具有建设大型矿井良好的外部条件。本设计开采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厚度大部分比较稳定,属中厚煤层(2.8m),煤层平均倾角小,属近水平煤层。从煤层赋存条件看,本矿井适合建设中型矿井。综合以上分析,从矿井的外部建设条件,资源条件,开采技术条件以及良好的市场前景看,本设计认为带区规模180万t/a是比较合理的。2.3 带区服务年限为了保证采(盘)区或带区均衡生产,采(盘)区或带区服务年限应在3~5年以上比较合理。则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T=72.87×82%/1.8=33a3带区巷道布置提出采(盘)区或带区上(下)山位置、数目方案,进行技术比较,并确定最终方案;要求:必须提出两种及以上方案进行技术比较。煤柱尺寸的确定;回采工作面尺寸;由地质条件、回采工艺方式、运输设备、管理水平、顶板管理能力、采(盘)区或带区斜长等综合考虑予以确定。区段平巷的布置方式(有无煤柱护巷、数目、位置等);区段斜长和数目的确定;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时,根据工作面长度、区段平巷宽度、护巷方式及煤柱尺寸计算区段斜长,按区段斜长和采(盘)区或带区斜长确定区段数目。采(盘)区或带区上、中、下部车场形式、线路布置和调车方式的确定,并绘制上、中和下部车场说明书插图。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时,确定工作面长度、推进长度及方向、护巷方式及煤柱尺寸、开采条带数目、通风方式等。选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