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1 8.财政与税.ppt

发布:2018-02-04约7.69千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级数 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元) 税率(%) 1 不超过1500元 3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7 超过80000元 45 扣除标准 3500元/月+公积金、养老、医疗 、失业险 (2)个人所得税税率: 张三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25000元。 请问:张三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是多少? 他的应税所得额为25000 - 3500 =21500元 不超1500部分 1500×3% =45(元) 超过1500元至4500元部分 3000× 10% =300(元) 超过4500元至9000元 4500×20 %=900(元)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12500×25 %=3125(元)      45+300+900+3125 =4370(元) 应纳税: 第8课 财政与税收          税收 核心考点突破 4、依法纳税 1)纳税人与负税人 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如个人所得税的税款是由纳税人承担的,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 (2014·四川文综)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李先生交纳1 200元个人所得税——李先生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②某连锁商店交纳8 500元营业税——该商店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③张女士购买一套680元(含消费税)的化妆品——张女士是负税人但不是纳税人 ④某公司购买一台66 000元(含增值税)的机床——该公司是纳税人但不是负税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题肢 具体分析 结论 ① 李先生交纳个人所得税,既直接缴纳税款,又实际负担税款,①正确 入选 ② 某连锁商店交纳营业税,该商店是纳税人,但不是负税人,②错误 排除 ③ 张女士购买(含消费税)的化妆品,张女士实际负担税款,但没有直接缴纳税款,③正确 入选 ④ 某公司购买(含增值税)的机床,该公司是负税人,但不是纳税人,④错误 排除 第8课 财政与税收          税收 核心考点突破 4、依法纳税 2)为什么要依法纳税--必要性 ①从税收的地位看: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③从我国税收的作用看: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 ④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 第8课 财政与税收          税收 核心考点突破 4、依法纳税 3)怎样更好地依法纳税   从国家方面讲:国家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税收征管,不断提高征税人员的素质。 从公民方面讲:公民要增强纳税人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5、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 含义 手段 处理 联系 偷税 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欺骗、隐瞒等方式 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种违法行为从程度上越来越高,其违法性也一个比一个强。违反税法规定,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欠税 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 骗税 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骗取税收优惠 抗税 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暴力、威胁等手段 【规律方法】 判定四种违反税法行为,我们可以从实施手段和结果两个方面来判定。 实施手段 结果 行为 欺骗或者隐瞒 不缴或少缴 偷税 超越交税期限 补缴 欠税 欺骗手段获取税收优惠 不缴或少缴 骗税 暴力行为 不缴 抗税 第8课 财政与税收          税收 核心考点突破 区分偷税和骗税,主要看其目的。 如果采取欺骗、隐瞒等方式是为了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则属于偷税行为; 如果采取欺骗、隐瞒等方式是为了骗取国家税收优惠(减免、退税),则属于骗税行为。 财政与税收 四种行为 两个关系 一个作用 财政的作用 财政收支关系、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偷税、骗税、抗税、欠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