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度申论优秀范文.pdf

发布:2021-04-04约3.05万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匠精神”系列范文之: 优化供给结构需弘扬“工匠精神” 作为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体现, 工匠精神的内涵就是严谨专注、精雕细琢 和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体现出生产者踏实专注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源 自于对产品品牌、质量、口碑以及企业长久发展的敬畏之心。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呼唤工匠精神。 在微观层面,我国中高端产品供给不 足,而低端产品过剩。 近年来,居民去海外大量购物的行为,折射出了某些 领域的国货质量尴尬困境。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相对落后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仍广泛存在。 在宏观和中观层面,我国在钢铁、水泥、平板玻 璃等领域大量产能过剩,但这种过剩的本质是结构性过剩,而非全面过剩。 在船舶工业、航空航天和装备制造等行业,我国每年还要花大量外汇从发达 国家高价进口特种钢材等生产材料。另外,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国内很多用 于制造自来水笔的钢珠居然也需要大量进口。上述事实,听起来真的与我国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不相符合。产品供给的结构和质量不能有效满足市场 的需求,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需要跨越的门槛 。供给侧改革其本质就是优 化供给侧的结构和质量, 使供给结构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不可否认, 工匠精神缺失使我国在生产领域长期内重视产品数量而忽视质量、 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重视粗放型生产而忽视消费需求。我国经济 总量已经世界瞩目, 但在经济结构上仍有很大优化空间。 若要优化生产结构, 破解转型升级难题,就应弘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这让人们不禁要反思, 我国缺乏工匠精神的原因 何在 ?首先, 我国经济发 展长期存在着短期化倾向, 对产品质量、 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培育不够。 经济发展分为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三个阶段。过去几十年,我国 依赖的是以低效率要素投入追求短期粗放型发展,片面强调多快好省。社会 氛围也存在着追求短期财富、急功近利的投机倾向,而不是靠平心静气地潜 心钻研,进行持久性地高质量经营。作为世界工厂,过去我国生产的产品也 多数为中低端、市场竞争力缺乏的产品,其间我国资源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 坏。当然,我国经济增长奇迹值得肯定,但经济发展质量确实亟待优化。 其 次,教育理念以及择业观念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德国极其重视职业教育, 为其制造业培养了大量高端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了工匠精神对国家富强的支 撑作用。受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人才培养上,我国过去不太重视职业 教育,而社会对职业教育也存在一些偏见。随着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和制 造业高端化的推进,生产一线的高端技术与服务人才相对缺乏。每年制造业 高级技工缺口有 400 多万,但企业开出万元月薪却难招到技术工人。与此相 对,大学生就业一直是政策关注热点。人才培养同质化和知识结构同就业需 求不匹配,一方面降低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阻碍着经济转型升 级。 最后,制度保障体系亦应有效优化。 弘扬工匠精神,需发挥微观主体追 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内在自觉性,但外在的制度监督与制度激励不可或缺。 我国法治化程度不足,经济运行缺乏有效制度保障。一方面,与发达国家比, 我国产品在质量、安全度、舒适度、个性化等方面的市场准入制度门槛较低。 国内市场销售的很多低端产品, 却很难能达到发达国家最低监管标准。 同时, 相关部门对低劣产品的监管惩治力度不够,也使得其遍布市场。另一方面, 对技术创新的制度保护相对不足。通常,研发创新型高端产品的前期投入很 高,但再生产成本却很低。因对技术创新缺乏制度保障,巨资研发的优质产 品尚未全面盈利,就可能因其他企业违规复制致使其投资回报率大为降低, 使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缺失。如此一来,以技术创新助推制造业高端化 也就面临着制度梗阻。 弘扬工匠精神是优化供给结构质量,使供给结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