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春季小麦田间管理.doc

发布:2018-09-06约2.9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春季小麦田间管理   摘要 介绍了春季小麦因地因苗制宜的田间管理措施。   关键词 春季;小麦;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421(2008)02―057―01      小麦春季管理是小麦全生育期管理中的重要时期。春季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群体的变化、根系的发育、穗数的多寡,进而影响到粒数和粒重,对产量影响极大。早春麦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促分蘖、壮苗、争群体。笔者将春季小麦的具体管理措施总结介绍如下。      1 镇压划锄      早春镇压划锄可破除土壤板结,弥合土缝,使表土沉实,根系与土壤密接,有利于吸收养分和水分。划锄不但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除草等效果,还有促弱苗转壮、壮苗转健生长等作用。      1.1 划锄 对各类麦田都应在土壤返浆期进行顶凌划锄。以达到松土、保墒、增温、除草的目的,增强麦田的御寒能力。一般从顶凌到小麦拔节划锄2―3次,划锄深度以3~4cm为宜。划锄要因地因苗制宜。对旺苗和徒长麦田,要在返青后及早进行深锄断根,控制地上部生长,变旺苗为壮苗;对晚茬麦、弱苗麦田,要浅划锄,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      1.2 镇压镇压要以墒情较差的田地为重点。对于群体过大、植株较高品种的麦田,在拔节前进行镇压,控制旺长,以促进地下根系发育,蹲实基部节间。而对于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或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待土壤化冻后,应先镇压后划锄。镇压可以粉碎坷垃,弥合裂缝,使麦根与土壤密接,防止冷空气侵入而伤害麦苗。同时,镇压还具有提墒作用,可以增加土壤表层的含水量,有利于缓和低温冷害。      1.3 清垄清棵播种过深的麦田,返青后及时进行清垄和退土清棵,使分蘖节变浅,以利提温、增蘖、发根。注意不要把分蘖节扒露地面,以防冻害。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不宜进行,否则会加剧失墒。      1.4 疏苗移栽因上年秋种时旱情严重、墒情较差,麦田缺苗断垄现象严重。对于这类麦田,要在返青前后疏苗移栽。移栽方法可开沟条栽,也可刨窝墩栽,移栽时要带肥、浇水、覆土、埋平、压实,促使早还苗生长。      2 肥水管理      春季是实现小麦苗情转化,形成合理单位穗数和穗粒数,提高千粒重的关键时期,凡有水浇条件的麦田,都应及时浇好挑旗水和灌浆水。肥水管理要实行分类指导,做到因地因苗制宜、有促有控、促控结合,使旺、弱苗转壮,壮苗稳长。具体做法是:      2.1 旺长麦田的管理①对于未出现脱肥现象的旺长麦田,前期尽量不要施肥浇水,可将第1次肥水施用时间推迟到拔节期或拔节后期进行,追施标准氮肥450~600kg/hm2.以控制徒长,防止倒伏,促穗大粒多。②对于冬前生长过旺、有脱肥现象的旺长麦田,要在早春划锄、清垄、清棵的基础上,适时浇好返青水,追施返青肥,追施标准氮肥150~225kg/hm2,以补充水分和养分的不足,促其早发新根,快速生长。起身期可不追肥,不浇水,拔节期施肥浇水,施标准氮肥300~450kg/hm2,以促进两极分化,多成穗,成大穗。③对于群体偏大,有倒伏趋势的麦田,除运用综合管理措施调控外,还应采用化控技术,即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适当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控制植株旺长,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株高,防止倒伏。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20%的壮丰安乳油,用量450~600ml/hm2,对水450~600kg/hm2进行叶面喷施。一定要注意喷匀,严防重喷和漏喷。      2.2 一般壮苗麦田的管理 对地力高、施肥足、个体壮、群体较合理,且又浇过冬水的精播高产麦田,应在起身至拔节期重施肥水;群体偏小的,在起身期重施肥水,可施标准氮肥375~450kg/hm2。对地力中等、群体适中、个体较弱的麦田,应重施起身肥水,以利于提高成穗率,促大蘖成穗,施标准氮肥225~375kg/hm2,拔节后至孕穗期,再酌情追肥。      2.3 晚茬麦田的管理墒情尚可的晚茬麦田,在早春不宜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生长。应在做好划锄的前提下。因苗进行肥水管理。①对于苗量较小、个体较弱的麦田,应在小麦返青期借墒追施标准氮肥225―300kg/hm2,起身期控制肥水,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标准氮肥450kg/hm2左右。②对于冬前苗量较足的晚茬麦田,若土壤肥力较差或一般,则应狠抓起身期的肥水管理,若土壤肥力较高,肥水管理应推迟到拔节期,施标准氮肥600kg/hm2左右。③对于“土里捂”或“一根针”的麦田,若土壤墒情适宜,在早春及早划锄,保证苗齐苗全的前提下,返青期、起身期一般不进行肥水管理,以控制分蘖和营养体的生长,促进幼穗分化,加快晚播小麦的生育进程。中产田在拔节前后,高产田在旗叶露尖前后结合浇水进行追肥,并且要一次性追足,施纯氮450~675kg/hm2;基施磷肥不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